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字幕翻译是多媒体翻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翻译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电影字幕翻译对翻译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虽然是一门新兴领域,电影字幕翻译已经引起中外翻译界学者的重视和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多媒体翻译相关联的字幕翻译研究、字幕翻译的策略研究、字幕翻译的质量控制研究以及字幕翻译标准化研究。本篇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字幕翻译策略的因素。 本篇论文在第三章阐述了功能翻译理论,分析了电影字幕翻译的具体限制和特征,并提出了运用功能翻译理论指导电影字幕翻译的可能性。 在第四章,本文运用功能翻译理论的分析方法对冯小刚的《天下无贼》和《大腕》的具体字幕翻译例子进行分析。 由此,本文得出该功能翻译理论对电影字幕翻译的启发,即影响字幕翻译策略的因素: (1) 电影字幕翻译是有目的的行为。字幕翻译的常规任务是在时空制约之下,最有效地提供给观众能传达导演意图的最关联的信息。每部电影的具体目的不同,这又决定了字幕翻译需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2) 电影字幕翻译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行为。在字幕翻译的过程中,作为字幕翻译的发起者和译文使用者的导演的作用尤其重要。字幕翻译人员必须根据导演的意图—翻译指令决定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因此,导演在字幕翻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他们的意图或翻译指令是否被很好地实现,决定字幕翻译的成功与否。 (3) 电影字幕翻译还得符合“连贯原则”——文本间连贯和文本内连贯。文本间连贯服从于文本内连贯,两者都必须服从目的原则。在这一前提下,字幕翻译人员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目的语观众的理解和欣赏力。翻译后的字幕必须能被目的语观众所接受和理解。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也必须考虑目的语观众的重要性。 导演冯小刚希望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发生在身边的事,同时希望打开国际市场、让目的语观众接受他的电影并欣赏到电影中的中国式幽默。这就是导演冯小刚的意图——翻译指令的主旨。根据这一主旨,译者采用了删剪、诠释、省略、归化、调整和改译、直译以及增加关联信息等策略保证翻译目的的实现,同时保证字幕的文本内连贯来提高字幕的易读性和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