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相关性;2.比较不同分期CKD患者AASI、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3.比较腹膜透析(PD)与血液透析(HD)患者AASI、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2月于我科住院的CKD患者192例,平均年龄为47.08±14.30岁。其中CKD1-3期48例,CKD4-5期59例,腹膜透析(PD)患者50例,血液透析(HD)患者35例,另选择无并发症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30例作为对照。AASI的计算方法为: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中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AASI等于1减去舒张压对收缩压的斜率;计算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参数:夜间收缩压下降率=(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100%,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舒张压×100%。(1)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AASI与IMT、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相关性;(2)以无并发症的原发性高血压组作为对照,比较CKD1-3期、CKD4-5期患者AASI和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3)以非透析的CKD4-5期患者作为对照,比较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患者AASI口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1.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AASI与IMT、年龄呈正相关;与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eGFR呈负相关;进一步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AASI与夜间舒张压下降率、年龄、eGFR呈独立相关。2.CKD1-3期、CKD4-5期AASI水平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CKD4-5期AASI水平高于CKD1-3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CKD1-3期与原发性高血压组AA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1-3期、CKD4-5期患者夜间收缩压下降率要低于原发性高血压组,CKD4-5期患者夜间舒张压下降率低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夜间血压下降率的比较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KD4-5期患者非勺型血压与反勺型血压的比例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KD1-3期与原发性高血压组血压类型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CKD4-5期相比,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组AASI、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透组夜间舒张压下降率低于CKD4-5期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透组与血透组血压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透组与血透组非勺型血压与反勺型血压的比例均高于CKD4-5期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AASI能够反映动脉硬化程度,且与夜间舒张压下降率呈独立相关。2.CKD患者存在动脉硬化及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且随着肾功能减退,其动脉硬化和血压昼夜节律紊乱更严重。3.相比于非透析的CKD患者,透析患者有更紊乱的血压昼夜节律,与透析方式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