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明确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价值,探讨GPI与RA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的RA患者300例,对照组为其他风湿病患者100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GPI,同时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核周因子抗体(APF)。分析GPI对RA的诊断价值。其中91例RA患者临床资料完整,留取其身高、体重、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及GPI、ESR、CRP、RF,计算体重指数(BMI),评价同期疾病活动评分28(DAS28)。随访过程中留取其中31例患者临床资料和血清,对治疗前后GPI检测值、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ESR、CRP、RF进行比较。探讨GPI与RA疾病活动性的关系。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相关。通过计算得到GPI及相关自身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RA组GPI阳性率为26.3%(79/300),对照组GPI阳性率为2%(2/100)(χ2=20.5,P < 0.001)。2.300例RA患者中,GPI阳性患者ESR、CRP明显高于GPI阴性患者(分别为 t = 3.833,P < 0.001;t = 6.032,P < 0.001)。3.300例RA患者中,GPI诊断敏感性为26.3%,特异性为98%,ROC曲线下面积为0.622;GPI与抗CCP抗体、AKA、MCV、APF联合检测,敏感性较GPI及各抗体单项检测均有显著提高(分别为χ2=21.66,P<0.001;χ2=12.46,P<0.001;χ 2= 15.80,P < 0.001;χ2=35.97,P < 0.001)。4.300例RA患者中,抗CCP抗体、AKA、MCV、APF阴性时,GPI检出率分别为7.5%(4/53)、14.6%(18/122)、3.5%(2/57)、15.3%(19/124),提示GPI有补充诊断价值。5.资料完整的91例RA患者中,GPI与患者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ESR、DAS28正相关(分别为r=0.347,P=0.001;r=0.330,P=0.001;r=0.210,P= 0.045;r = 0.350,P = 0.001)。6.31例RA患者治疗后GPI、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ESR、DAS28较治疗前下降(分别为t=2.255,P=0.029;t=5.116,P<0.001;t=3.616,P=0.001;t=3.053,P=0.003;t=7.115,P<0.001)。结论:1.GPI对RA有辅助诊断价值;2.GPI与RA疾病活动性呈正相关,有望用于病情监测,指导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