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受行业发展缓慢,毛利率下降的影响,我国家电企业也希望通过海外并购,加大在品牌、渠道、技术等方面的全球布局,寻求新的增长点。但是跨国并购存在着巨大的风险。相比于国内并购,跨国并购涉及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跨越时区和文化,关系更为复杂,并购风险更大。本文基于广东美的集团公司并购德国KUKA集团案例(2016年),分析总结出一套中国家电企业海外并购控制风险的做法——“RMS”模式,为其他参与跨国并购的企业提供借鉴。RMS模式(Retain its modes of business operation and staffs)是指被并购企业被并购后依旧保持其相对独立性,拥有经营投资的自主权,保留原来的组织架构和工作人员。经过对美的集团并购德国KUKA集团案例分析,发现美的在整个并购的过程中遭遇到了诸多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政治风险、法律风险、战略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以及整合风险,面对这些风险,美的采取了“RMS”的方法进行防范,具体的操作方法主要有:(1)面对德国政界和社会的质疑,积极回应,释放友好善意,解释美的并购KUKA不以KUKA退市为目的,降低德国政府和社会的抵触心理,使得美的面临的政治风险有所降低;(2)给予KUKA集团足够的尊重,采取签订《投资协议》的等方式保证KUKA集团独立性,保留了KUKA的核心技术人员,推动并购项目得以完成;(3)通过合作的形式,进行业务上的整合,如合作建立产业园区、成立合资子公司等,降低了并购后的业务整合风险。论文首先对跨国并购理论进行概述,界定跨国并购的概念和类型,分析现有跨国并购风险研究,梳理总结符合我国家电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类型,整理相关的风险控制理论,以及通过分析本土化理论和来源国劣势理论,为“RMS”模式提供理论支持。文章重点对美的集团并购德国KUKA集团案例进行研究。具体而言,论文首先介绍并购双方的基本情况,通过回顾这次并购事件,定性分析美的此次并购中遇到的并购风险,总结美的在RMS模式下采取的应对措施。其次结合美的在这次并购中采取的RMS模式的经验做法,对该项模式操作进行论证分析,得出运用该模式下跨国并购的风险控制的优点及局限性。事实证明,RMS模式在本案例中的运用获得了成功,有效控制了跨国并购风险,产生了较好绩效。RMS模式在跨国并购风险控制上的优势在于:1、财务上较易达到预期效果;2、减少被并购企业的抵触心理,提高并购成功率。通过研究笔者发现该项模式适用的前提条件有:1、并购企业应有相关经营经验,对被并购企业有详细的了解;2、并购企业期望通过并购获得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3、被并购企业可以正常运营。曾有学者表示,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更多是为了资源和品牌,应该在并购后保持被并购企业的独立性,目前业内还没有具体成熟有效的做法。本研究也仅仅是一种尝试分析和探讨。研究发现,RMS模式在跨国并购风险控制上也存在诸多局限性,主要在于缺乏对被并购企业的有效控制,容易造成技术、资源整合失败等。另外由于案例发生时间较短,并购后企业经营状况仍需长期追踪观察。但从该案例的目前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美的集团采取的RMS模式跨国并购风险规避手段十分有效,其经验做法值得其他参与跨国并购的企业借鉴,尤其是那些想要开展多元化跨国并购的中国家电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