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3月16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两会的教育工作答记者问现场直播会议上明确表示:“未来‘生产人才’的人,必须高素质”,为此陈部长表示首先要严格执行教师专业标准制度,不断完善教师行业准入制度,强化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其次要加大师德建设的力度,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明确拥有强大的知识体系方能“教”,具备符合时代标准的价值标准方能“育”的教育理念。最后呼吁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时间还给处于教学岗位的教师,让教师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自我充电与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自身专业化发展水平,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水平。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我国教师的发展曾深受社会历史因素影响,社会地位不高,发展水平不强,加之我国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较国际其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近些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虽有显著提升,但师资队伍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却日益凸显。通过对佛山市某初级中学教师的问卷调查,加之笔者在上海某师资培训中心任职期间所积累的调查数据显示,当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教师职业倦怠近几年呈显著上升趋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意识不强、动力不足,用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研及培训流于形式,针对性不强,且缺乏有效的跟踪反馈机制、教师职业理解与认知存在偏差、缺少有效的教学研究与反思等。在与众多教育专家沟通及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调查、访谈等研究中,发现造成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的众多原因中,最主要的原因应归结为基于教学岗位的教师自身教育信念、教师规划、教师行动与教学反思没有进行很好的衔接。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外部驱动要素中,重制度性纲领建设少人文性情感关怀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效率疲软的重要原因。因此本研究立足于基于教学岗位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探索以内部驱动为主、外部驱动为辅的方式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期能为处于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中学教师找到发展的着力点,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与表达,提升专业化发展水平,由教育新手向教育专家迈进。本文采用文献法与问卷调查法,其中以文献法为主要方法,以问卷调查法为辅助方法,梳理当今教育环境下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以政策与环境保障及教师的自我行动修炼为蓝本,以此构建基于教学实践的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式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