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并购一直是资本市场热门的话题之一。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并购市场进入新一轮的活跃期。这一方面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所导致的,另一方面也是我国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必然结果。然而并购效果如何,公司的并购行为能否得到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的认可?本文就是基于这种背景下,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搜集并购事件,以事件研究法来探析控制权与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从三个维度考察了控制权与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企业产权性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国有股股份比重。本文首先从企业产权性质角度探究企业属性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其次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角度研究控制权对并购绩效的影响;最后从近期经济改革的新方向——混合所有制角度出发,研究公司中国有股权比重与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对于并购绩效的衡量,本文与传统做法不同,本文基于市场投资者的角度来衡量并购绩效(短期并购绩效)。本文选取2010-2014年间的325起并购事件作为研究对象,以累计超额报酬率(CAR)来衡量并购绩效。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与民营企业短期并购绩效相比,国有企业的短期并购绩效更低;通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短期并购绩效呈现的非线性关系(倒“U”型关系)可以看出,公司大股东控制权具有“掏空动机”和“支持动机”,在倒“U”型曲线拐点的左边,“支持动机”占主导地位,而在拐点的右边,“掏空动机”占主导地位。此外,公司中国有股份比重与短期并购绩效成反比关系,混合的股权结构可以显著的提升短期并购绩效。从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看出,经济的运行需要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应该做好服务职责而非干预经济运行;国有企业运行效率较低,应加快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健全公司治理机制,防止大股东对公司进行“掏空”,完善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