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灭后的自我救赎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eean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爱玲,是一个在当代文坛被不断言说的传奇人物,她在不同时期的某些文学创作,注入了其个人经历、情感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其童年的创伤、过早产生对人生的幻灭感都在影响着她成年后的创作,因而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自传体”的性质。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张爱玲写于不同时期的“自传”,找出它们的异同,分析张爱玲审美观的变化。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作品,张爱玲都通过写作来实现自我认同和自我建构,并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建构起自己独特的道德观和人生观,这些艺术形象正是作者复杂而又有迹可循的个性的自我变形。张爱玲中晚期作品如《小团圆》、《雷峰塔》、《易经》通过更加大胆的直面创伤、揭露自我的叙述,既承接了中国现代文学谱系中郁达夫开启的自叙传小说传统,又体现出了西方自传文学的“忏悔/自白”的特质,这恰恰又和张爱玲的中西生活履历相契合。这种对人性的展示和对自我的真实剖析,已经超越了中国现代任何形式的自叙传或“忏悔录”。而张爱玲在这种展示中,实现了对自我创伤的治疗、历史怨恨的清算,和对自我心灵的救赎。从一个个人的人生角度来看,作家将写作、自我经验、精神世界实现了一种完全的自我自洽。论文共三章。第一章着重分析张爱玲的创作如何融入“五四”运动后觉醒的女性自传体创作潮流中,置身于女性自传创作传统之中,张爱玲对其有哪些继承与反思。第二章主要分析作者不同时期作品中的自传性,这种创伤性记忆的重述带有作者对于回忆的自我选择和自传叙述不可避免的虚构性,这些“自传”改写的不同版本体现了她创作审美观和写作风格的转变。从小说技巧、作品精神风貌等各方面来看,《小团圆》都是其自传体作品中更加成熟的作品。第三章从自传体作品看张爱玲的性格与其创作的关系,她的思想深受古典主义影响,作品透出虚无主义的底色,个性主义是张爱玲在创作中自始至终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特色。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分析奥氮平与氯氮平用于老年痴呆精神症状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我院接收的100例老年痴呆伴有精神症状的病例,将其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氯氮
<正> 1 中国的甘草资源及现状1.1 野生甘草资源及现状 甘草在中国的自然分布区域为N34°~N48°,E75°~E126°的狭长地带,南北延绵14个纬度,东西横跨51个经度,横贯13个省市自治
计算机实时真实感渲染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很多领域,但是随着三维场景的复杂度的增加,单机已经无法满足实时应用的需求。基于GPU的并行渲染技术由于能够充分挖掘多台机器
通过对“中国篮球城市”之一阜新篮球城市篮球文化发展探析。篮球文化城市的建设是篮球城市的进化和升级。对篮球参与者与消费者和谐发展机理的研究,指出篮球运动的多元社会功
目的探讨老年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2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颈部淋巴结是否出现转移分为转移组
根据盆地基底性质、地层层序结构、沉积组合特征、盆地性质等,将西北地区残余侏罗纪含煤盆地划分为9个盆地类型区.通过对侏罗系火山岩、早燕山期碱性花岗岩类、侏罗纪盆地的
顾健霞主任医师结合多年临床治疗经验指出冠心病合并失眠病位在心,与肝脾密切相关,从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病规律,以疏肝理脾、宁心安神为基本治则,自拟怡心宁神
简述了村庄景观的空间层次及构成要素,论述了村庄景观的概念与概念的提出依据,并结合村庄景观规划的基本目标,阐述了村庄景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有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各种矛盾凸显、社会焦点问题增多、信息传播渠道交错纵横,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面临诸多现实挑战考验,确保部队意识形态安全的责任更加重大。对此,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