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并购重组是证券市场里最能体现市场效率、最具创新活力的一环。党的十七大报告特别强调了并购重组对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行业综合实力的积极意义。对并购动因以及并购绩效的研究也始终是一个热点。但是,早期对并购动因和绩效的研究主要是在西方经典公司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展开的,研究的理论前提仍然是有效市场假说、投资者理性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而随后出现的行为公司金融是传统公司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相互融合的产物,与经典的公司金融理论相比,它放弃了理性人和有效市场的假设前提,引入了行为因素的影响,使研究更加贴近资本市场的现实状况。无论是从实际情况,还是理论研究的结论来看,我国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外部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都是值得怀疑的。另外,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选择机制的扭曲,公司治理结构中除了面临严重的代理问题以外,公司管理人员的经济理性也有很大的欠缺。因此,将行为公司金融的研究范式引入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动因与绩效的研究,综合考虑投资者非理性和管理者非理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运用行为公司金融理论对公司并购动因和并购绩效进行研究,产生了两个重要的理论:管理者过度自信假说和股票市场误定价理论。本文首先从基本理论、实证衡量指标和经验证据三个方面对上述两个理论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发展进行了综述。然后,对原有理论模型进行了改进,考察管理者过度自信和股票市场误定价这两个因素对公司并购决策和并购绩效的综合影响。实证研究方面,本文利用上证A股的相关数据,首先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和股票市场误定价这两个并购动因在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的存在性进行了检验;随后,就这两个并购动因对并购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分时间段检验。本文最后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并对文章的不足做出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