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中医的时间医学是“天人相应”观念的典型代表。在时间医学的观念中,宇宙是一个复杂巨系统,而人体作为此系统的一个部分,并非一种孤立、封闭的存在,而是一个开放性的小型复杂系统,受着来自宇宙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人的“生、长、壮、老、已”规律均是在这种综合的影响下产生;当某些因素对人体的影响过强时,人体就容易出现阴阳五行的失衡,疾病也更加容易发生,中医将这种致病因素概括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六淫邪气随时间而有强弱起伏的变化,而《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理论正是阐述这种变化规律的学说,也是中医现存最早的时间医学理论。本研究对比了针刺加择时选穴艾灸与单纯针刺治疗中风后失眠的疗效差异,旨在验证择时选穴灸法治疗中风后失眠的增效作用。并期望通过本研究明晰择时选穴的作用及特点,为择时选穴灸法在中医临床的推广使用作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为随机分组对照。受试者均来源于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的住院病区。样本含量为60例,运用SPSS17.0软件包产生随机数字表和按顺序编码、不透光、密封的信封的方法,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分别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均采用常规取穴针刺治疗,其中实验组运用择时选穴的方法,加灸阴陵泉,对照组不加用任何干预失眠的疗法。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五天,1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两周后,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以及《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指导原则》中提供的标准评价疗效。最后,比较A、B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受试者的指标变化情况,分析针刺加择时选穴灸法干预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疗效,验证择时选穴灸法的增效作用。成果:(1)本研究中基线资料的对比情况: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PSQI指数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之间有可比性。(2)治疗后组间总体疗效的对比情况:治疗前后,两组的PSQI指数均有非常显著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3)运用秩和检验对比治疗后组间PSQI评分情况,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PSQI评分下降程度更加显著。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有临床疗效,但实验组在改善PSQI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即加用择时选穴灸法干预中风后失眠,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结论:(1)单纯针刺干预中风后失眠即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以及PSQI指数。(2)在针刺基础上,加用择时选穴灸法,可进一步改善PSQI评分,提高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疗效。(3)择时选穴灸法符合中医“天人相应”的观念,可操作性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