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酯/聚酰胺(PET/PA6)双组份纺粘水刺非织造布由于具有强力高、透气性好、手感柔软等优异性能而在高级擦拭布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其亲水及亲油性能有限。本文研究了PET/PA6双组份纺粘水刺非织造布的亲水及亲油改性技术,并分析和讨论了各种不同方法改性前后非织造布的结构及性能。 为选择适当的亲水和亲油单体,首先采用不同的亲水单体(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和亲油单体(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分别对PET/PA6双组份纺粘水刺非织造布进行亲水接枝改性和亲油接枝改性,研究了相同反应条件下非织造布的接枝率和亲水亲油性能,优选出丙烯酰胺(AM)为亲水接枝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亲油接枝单体。 采用多种方法如引发剂引发接枝、等离子体引发接枝、紫外辐射引发接枝及浸轧后整理法,对PET/PA6双组份纺粘水刺非织造布进行亲水亲油改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表征了改性后非织造布的表面结构与化学组成,并测试其接枝率、亲水性、亲油性及柔软性能。结果表明,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将AM及BA接枝到了PET/PA6双组份纺粘水刺非织造布上,改性后非织造布的饱和吸水率较改性前增加了39.05%,水接触角由改性前的119.210降为40.220,饱和吸油率增加了43.68%,油接触角由89.260降为00,柔软性较改性前稍差。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引发PET/PA6双组份纺粘水刺非织造布接枝AM和BA,改性后非织造布的饱和吸水率增加了51.58%,水接触角降为00,饱和吸油率增加了51.88%,油接触角降为00,柔软性略差。紫外光辐射接枝改性后非织造布的饱和吸水率增加了57.01%,水接触角降为13.540,饱和吸油率增加了73.58%,油接触角降为00,柔软性较好。 以过硫酸钾引发聚乙烯醇与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得到的两亲性共聚产物与亲水型表面活性剂吐温20、亲油型表面活性剂司班80配制成浸轧整理液,对PET/PA6双组份纺粘水刺非织造布进行浸轧后整理。经整理后,非织造布的饱和吸水率增加了57.66%,饱和吸油率增加了52.10%,水接触角及油接触角皆降为00,柔软性优良,但耐洗性较差。 综合比较几种改性技术,紫外辐射法相对较佳,其操作简单、耗时短、效率高、加工成本低,且改性后的PET/PA6双组份纺粘水刺非织造布在平衡柔软性的同时,其亲水性、亲油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高级擦拭布的性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