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祠堂是伴随着我国宗族制度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建筑类型,曾在血缘村落中纷纷林立,并且大力发展,集传统建筑精华于一体。但是随着时代的更迭、社会制度的变化、人口的流动,祠堂的功能性质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使得现在祠堂建筑的保护情况并不乐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本文以安徽屏山村的祠堂为研究对象,对其建筑特征展开详细的研究,以期提出屏山祠堂的保护策略。本文从实地考察、走访屏山村入手,通过查阅资料与实例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屏山祠堂在地理文化、社会经济方面的背景,以及屏山舒氏的家族史,并且分析了屏山村的选址与布局。然后深入调研,通过屏山祠堂的选址布局、历史现状和功能特征,来分析屏山祠堂的概况。继而以理论研究、分析借鉴为基础,分别从平面布局、空间组织、立面造型、大木构架及细部装饰五个方面来分析屏山祠堂的建筑特征,并且指出影响平面与空间组织的因素。最后对屏山祠堂的保护以及所在村落的旅游发展做出策略性的探讨。本文是从建筑学的专业角度对屏山祠堂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希望在为徽州的祠堂研究提供新样本的同时,能够提高社会对屏山祠堂及所在村落的关注度,为今后屏山祠堂的保护及屏山村的旅游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