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hUC-MSCs局部移植对小鼠全层皮肤切除创面愈合的影响,为hUC-MSCs用于皮肤创面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hUC-MSCs的分离和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表型,并作诱导向成骨、成脂细胞方向分化。用CM-Dil对hUC-MSCs进行体外标记,观察标记后细胞生物学特征,MTT法检测CM-Dil标记后hUC-MSCs增殖能力的变化。采用BALB/c小鼠建立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随机分为hUC-MSCs组和PBS组,分别于创周注射hUC-MSCs悬液和PBS液。分别于术后3、7、14 d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HE染色检测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和CD34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hUC-MSCs在创面的踪迹及创面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创面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组织块贴壁法可快速分离出大量有生物学活性的hUC-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提示所培养的细胞为hUC-MSCs,并且体外可被诱导向成骨、成脂方向分化。CM-Dil能有效的标记hUC-MSCs,标记率为(95.90±1.79)%,连续传代培养至15 d后标记率仍达(87.90±1.90)%,MTT检测发现CM-Dil标记对hUC-MSCs的增殖能力无影响。hUC-MSCs组创面愈合率在各时间点均较PBS组明显增高(P<0.05)。病理学显示hUC-MSCs组创面愈合质量优于PBS组。免疫组化显示hUC-MSCs组创面VEGF在3 d表达最多,7、14 d逐渐减少,但均较PBS组增高。hUC-MSCs组创面血管数目在3、7 d均显著高于PBS组(P<0.05),但在14 d两组创面血管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荧光显示CM-Dil阳性细胞3 d时最多,7 d略减少(P>0.05),而在14 d时明显减少(P<0.05),hUC-MSCs组创面新生表皮中BrdU阳性细胞率7、14 d均较PBS组增加(P<0.05),创面肉芽组织中BrdU阳性细胞率在3、7 d都较PBS组增加(P<0.05),而在14 d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Western blot显示hUC-MSCs组3、7、14 d创面VEGF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PBS组(P<0.05)。结论:hUC-MSCs局部移植可在小鼠体内存活,并通过增强皮肤创面VEGF的表达,促进创面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从而加快皮肤创面的修复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