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又称为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是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的分析技术之一,现已广泛用于食品、药品、生命科学及环境监测等领域。本论文主要目的是建立简单、快速、准确的毛细管电泳新方法,对某些中药有效成分进行分析测定,为中药的质量控制提供新的分析策略。论文共分为两大部分,主要方法和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应用微乳液毛细管电动色谱法(MEEKC)对雷公藤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研究。1、建立同时分离测定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酮的MEEKC新方法。实验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微乳液组成为1%(w/v)十二烷基硫酸钠,3%(v/v)正丁醇,1%(v/v)乙酸乙酯和96%(v/v)5mM硼砂-10mM磷酸二氢钠溶液(pH8.5)。在分离电压25kV,压力进样0.5psi(6s),操作温度25℃,检测波长214nm的条件下,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酮在10min内达到良好分离,分别在0.35~45μg/mL、0.40~2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S/N=3)分别为0.22μg/mL和0.36μg/mL。在样品的测定中,雷公藤根茎的生品中含雷公藤甲素2.0085μg/g,雷公藤内酯酮14.1490pg/g;水煮品中分别为3.5753μg/g和24.5800μg/g,雷公藤多苷片中分别为11.9655μg/g和11.7451μg/g,样品回收率为82.99%-113.94%。结果表明,所建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雷公藤药材及相关制剂的测定。2、建立MEEKC结合大体积样品堆积技术同时测定和在线富集5种倍半萜类生物碱的新方法。实验通过研究微乳液中各组分对分离效果的影响,获得较为优化的微乳液组成:十二烷基硫酸钠(w/v)0.5%,正丁醇(v/v)3%,正己烷(v/v)0.5%,乙醇(v/v)3%,乙腈(v/v)7%,5mM硼砂-10mM磷酸二氢钠(v/v)86.5%(pH8.5)。在上述微乳体系中,Peritassine A、Triptonine B、雷公藤定碱、雷公藤晋碱、雷公藤次碱在min内达到基线分离。实验进一步应用大体积样品堆积技术以提高分析方法的检测灵敏度,样品堆积条件:压力进样3psix29.5s,堆积电压-25kV,反向堆积时间1.55min,分离电压25kV。实验结果表明,5种生物碱在0.05μg/mL~0.8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高,富集因子为13.44~51.07。将该方法用于雷公藤根皮提取物的检测,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0.65%~106.76%,可为雷公藤药材中生物碱的分析测定提供一种新方法。第二部分应用胶束毛细管电动色谱法(MEKC)对手性中药对映体进行拆分研究1、建立同时分离检测橙皮苷和柚皮苷对映体的MEKC新方法。通过优化分离条件,确定运行缓冲液以20mM NaH2PO4-100mM NaOH (pH9.0)为背景电解质,60mM胆酸钠为手性表面活性剂,25mM羟丙基-p-环糊精为手性拆分剂,3%(v/v)甲醇为缓冲添加剂,仪器条件为分离电压25kV,检测波长214nm,柱温25℃,压力进样0.5psi(8s)。在此条件下,橙皮苷对映体及柚皮苷对映体在10min内实现有效分离,线性关系良好,橙皮苷对映体的检测限(S/N=3)分别为0.13μg/mL和0.25gg/mL,柚皮苷对映体的检测限(S/N=3)分别为0.14μg/mL和0.07μg/mL。在实际样品胃苏颗粒制剂的测定中,橙皮苷和柚皮苷对映体的回收率为86.00%--113.20%,结果令人满意。2、建立MEKC新方法手性拆分延胡索乙素对映体,并结合乙腈-场放大样品堆积技术对其进行在线富集的研究。实验以20mM牛胆酸钠为表面活性剂,10mMNaH2PO4-Na2HPO4(pH7.5)为电泳缓冲液,在分离电压25kV,压力进样0.5psi(6s),操作温度25℃,检测波长214nm的条件下,延胡索乙素对映体在10min内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为2.96。应用乙腈-场放大样品堆积技术进行在线富集,两对映体富集倍数高达数千倍。初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大地提高检测灵敏度,有望用于样品中延胡索乙素对映体的痕量分析。本论文建立的MEEKC和MEKC方法稳定可靠,能较快地对几种中药成分进行分析,对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分离效果较好,在实际样品的测定中回收率高,具有一定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