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中立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以“大巴山”为母题创作的系列作品几乎贯穿了罗中立整个艺术生涯,通过对这一系列作品全面深入的研究,不仅能够挖掘出罗中立执着于表现“大巴山”母题的原因,也能细致的梳理出罗中立艺术风格的演变脉络。根据选题需要,本文主要分为了以下五个部分进行研究探讨:首先是绪论部分阐述了对这一选题的背景依据和研究的现状趋势,以及主要的研究方法与思路目标;第二章则是细致的从罗中立的生长经历中梳理出“大巴山”母题的来源与背景,包括分析罗中立与邓开选及其家族的交往关系对罗中立创作产生的深刻影响,以及早期的欧洲留学经历使罗中立陷入的自我身份的思考,从而选择回归大巴山,寻找本土个性化绘画语言的过程;第三章阐述“大巴山”母题系列作品的叙事方式以及表达的核心思想;第四章是对“大巴山”系列作品进行更深入细致的图像分析,包括从中提炼出的“楼梯”、“油灯”、“家牛”、“农民”四个典型绘画物象在作品图像中的作用剖析,并对作品中独具罗中立个性化特征的色彩、线条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分析,从而总结出罗中立艺术风格的演变历程;第五章则是解读罗中立“大巴山”母题作品对中国当代油画创作的启示意义。最后得出结论罗中立的艺术风格演变并不是断裂式的转变,而是从写实、表现、原始、融合的四条路径同时并行的绘画探索,最终确立的以“变体画”为主的具有“魔幻现实主义”意味的绘画风格。尽管其绘画语言多变但传达的唯一核心主题只有对原始人性本真的表达,从最初对大巴山农民日常生活的描绘到自我生活的融入皆是如此,以此稳步构建起了罗中立个性化的艺术生长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