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蚜传毒方式与以菌治蚜的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xf13098900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烟蚜为研究对象,在对皖南烟区采集的毒源进行鉴定的基础上,运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烟蚜口针、头部和腹部CMV的相对表达量进行了检测,测定了烟蚜的持毒时间、传毒效率,明确蚜虫传播CMV亚组ⅠB的方式。同时测定了10株昆虫病原真菌对烟蚜若虫的毒力,筛选出了2株对烟蚜具有高致病力的菌株。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毒源的鉴定:从安徽皖南烟区(宣城市黄渡村、施田村)采集了疑似侵染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烟叶,鉴定出3株只有CMV单一侵染,有3株是TMV、CMV复合侵染,通过测序比对CMV CP序列,6个CMV样品均为CMV亚组ⅠB。2.烟蚜各部位CMV的检测:运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烟蚜口针、头部以及腹部的带毒情况,在烟蚜的口针、头部以及腹部均检测到CMV,其中烟蚜口针CMV带毒率最高为100%,其次是头部带毒率88.89%,腹部带毒率为50%。3.烟蚜持毒时间及其传毒效率的测定:烟蚜取食感染CMV的烟草植株后饥饿处理,烟蚜体内的带毒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最初2 h时带毒率为62.5%,10 h时烟蚜带毒率为25%,12 h未检测到病毒,烟蚜的持毒时间可达10 h;并且测定每个时间点烟蚜的传毒效率,结果表明烟蚜的传毒效率随时间延长先增高后降低,烟蚜饲毒后立即接种至健康烟苗上,烟苗发病率大概17%,烟蚜饥饿处理6 h时接种至健康烟苗,烟苗发病率最高,接近60%,烟蚜饥饿处理10 h接种至健康烟苗,烟苗发病率约为15%;由以上结果得出,烟蚜的传毒效率与其带毒率不成正比。4.烟蚜高毒力病原真菌的筛选:10株昆虫病原真菌中,筛选出两株球孢白僵菌Bb21和B1对烟蚜具有较高的毒力,在高浓度(1×108孢子/mL)处理时致死率均达90%以上,僵虫率均达70%。菌株B1的致死率最高,在高浓度下LT50为2.66 d,第7d的LC50为8.91×103孢子/mL,其次是菌株Bb21,在高浓度下LT50为4.99 d,第7d的LC50为8.32×104孢子/mL,且对于同一菌株孢子液浓度越高致死率越高。在对烟蚜进行生物防治时可以考虑将菌株B1和Bb21作为重要的生物防治材料。
其他文献
高校《弟子规》德育课程立足于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长效性研究,将传统文化道德教育的受众扩展至高校学生。课程以《弟子规》为着力点,以儒家道德理论为中心,以道德理论和道德
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与第三产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从协整分析、建立VAR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入手,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居民服务性消费
荔枝异形小卷蛾Cryptophlebia ombrodelta(Low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卷蛾科(Tortricidae)异形小卷蛾属(Cryptophlebia)。该虫为害隐蔽,在格木纯林中危害极为严重,导致其难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近些年来“互联网+”的概念越来越普及,改变了诸多行业的运营模式,其中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尤其引人注目。我们欣喜地看到,由于运用互联网技术
本文通过分析2则典型终末期顽固性呃逆病案,总结其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新法。提示终末期顽固性呃逆是疾病危重的表现,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急性肺损伤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率高,其发生机制研究备受关注。整合素广泛表达于细胞表面,与急性肺损伤密切相关。本文对急性肺损伤时整合素家族在调节炎症细胞招募、炎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公安机关为主导,协同其他相关国家机构,以群防群治为依托,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对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进行组织化、系统化预防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普及,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线控制动系统是实现汽车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较于传统制动系统,线控制动系统体积较小,装配灵活,
传统的图像缩放方法没有考虑到图像的重要内容,只是通过对图像中所有内容等比例缩放的方法来改变图像的尺寸,导致图像的边缘信息和重要内容缺失。而Seam Carving算法是一种考
<正>可以说,"中国梦"是今年最流行的热词。那么,我们作为中国人,面对中国梦,绝对不会置身事外,因为,我们都在追求自己梦想的过程中牵连着中国梦的实现。梦想是一个超越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