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烟蚜为研究对象,在对皖南烟区采集的毒源进行鉴定的基础上,运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烟蚜口针、头部和腹部CMV的相对表达量进行了检测,测定了烟蚜的持毒时间、传毒效率,明确蚜虫传播CMV亚组ⅠB的方式。同时测定了10株昆虫病原真菌对烟蚜若虫的毒力,筛选出了2株对烟蚜具有高致病力的菌株。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毒源的鉴定:从安徽皖南烟区(宣城市黄渡村、施田村)采集了疑似侵染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烟叶,鉴定出3株只有CMV单一侵染,有3株是TMV、CMV复合侵染,通过测序比对CMV CP序列,6个CMV样品均为CMV亚组ⅠB。2.烟蚜各部位CMV的检测:运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烟蚜口针、头部以及腹部的带毒情况,在烟蚜的口针、头部以及腹部均检测到CMV,其中烟蚜口针CMV带毒率最高为100%,其次是头部带毒率88.89%,腹部带毒率为50%。3.烟蚜持毒时间及其传毒效率的测定:烟蚜取食感染CMV的烟草植株后饥饿处理,烟蚜体内的带毒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最初2 h时带毒率为62.5%,10 h时烟蚜带毒率为25%,12 h未检测到病毒,烟蚜的持毒时间可达10 h;并且测定每个时间点烟蚜的传毒效率,结果表明烟蚜的传毒效率随时间延长先增高后降低,烟蚜饲毒后立即接种至健康烟苗上,烟苗发病率大概17%,烟蚜饥饿处理6 h时接种至健康烟苗,烟苗发病率最高,接近60%,烟蚜饥饿处理10 h接种至健康烟苗,烟苗发病率约为15%;由以上结果得出,烟蚜的传毒效率与其带毒率不成正比。4.烟蚜高毒力病原真菌的筛选:10株昆虫病原真菌中,筛选出两株球孢白僵菌Bb21和B1对烟蚜具有较高的毒力,在高浓度(1×108孢子/mL)处理时致死率均达90%以上,僵虫率均达70%。菌株B1的致死率最高,在高浓度下LT50为2.66 d,第7d的LC50为8.91×103孢子/mL,其次是菌株Bb21,在高浓度下LT50为4.99 d,第7d的LC50为8.32×104孢子/mL,且对于同一菌株孢子液浓度越高致死率越高。在对烟蚜进行生物防治时可以考虑将菌株B1和Bb21作为重要的生物防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