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当今城市中城镇化与机动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其交通拥堵情况也愈演愈烈。轨道交通凭借自身运量大、速度快的优势成为了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青睐。而步行作为接驳轨道交通的最主要方式,站点周边步行空间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了居民对轨道交通的使用效率。因此站点周边步行空间的规划研究在现阶段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目前重庆中心型轨道站点周边步行空间在连续性、安全性、便捷性和舒适性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步行者对站点周边步行空间的使用。本文结合中心型轨道站点周边步行空间的使用需求与总体特征,针对重庆中心型轨道站点周边步行空间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规划设计策略。本文共计六个章节,具体从以下三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第一、二章):研究框架的构建与相关理论实践的借鉴。首先在研究背景下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对象与范围,构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和框架。其次通过概述TOD理论、环境心理学理论以及步行空间相关理论等基础理论,梳理国内外轨道站点周边步行空间研究现状,总结哥本哈根、东京、香港和上海等高密度城市轨道站点周边步行空间设计实践,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第二部分(第三、四章):基础理论的分析与现状问题的讨论。首先分析了中心型轨道站点周边步行空间的构成要素、使用需求以及高强度、高密度、多样化、立体化的开发特征。随后基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从连续性、便捷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四个要素入手对重庆六个中心型轨道站点周边步行空间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总结出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第五、六章):规划策略的提出与全文的总结。在制定中心型轨道站点周边步行空间规划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针对重庆中心型轨道站点周边步行空间的现状存在问题,从宏观到微观提出了重庆中心型轨道站点周边步行空间的规划设计策略,即构建整体化步行空间格局、组织立体化步行空间系统和创造人性化步行空间环境。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