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是重要的科学问题。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服务是抑制土壤侵蚀的主要方式。探究当前并预测未来黄土高原重要流域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服务时空变化,可以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本文以黄土高原中部的泾河流域为研究区,借助WRF模式获取逐日高分辨率(0.05°×0.05°)气象驱动数据,探究流域气候变化规律;构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是重要的科学问题。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服务是抑制土壤侵蚀的主要方式。探究当前并预测未来黄土高原重要流域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服务时空变化,可以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本文以黄土高原中部的泾河流域为研究区,借助WRF模式获取逐日高分辨率(0.05°×0.05°)气象驱动数据,探究流域气候变化规律;构建流域SWAT水文模型,并以其气象模块作为模型接口,输入降尺度气象数据,模拟流域2021-2035年水文过程,分析不同气候情景下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服务;最后,从提升土壤保持服务的目的出发,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如何适应气候变化给出对策建议。主要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WRF模式对泾河流域气温和降水的模拟能力较强。时间尺度上,最高、最低气温和降水的多年月均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5、0.94和0.80,纳什系数为0.8、0.94和0.59;空间尺度上,与实测值的空间相关系数为0.81、0.85和0.80。基于优化参数化方案组合建立的WRF模型,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区域气温和降水的量级、时间波动特征以及空间分布规律,模拟结果合理可靠。(2)泾河流域区域气候朝着“暖湿化”方向发展,且未来气候系统不稳定性加大。一方面,最高、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且未来时段(2021-2035年)增温速率进一步加快;另一方面,流域内降水量波动增加,相对于2000-2020年,RCP4.5情景下增速减慢,RCP8.5情景下增速加快,就多年平均降水量而言,RCP8.5>RCP4.5>2000-2020时段;此外,气象要素年际变化波动增大,尤其是年降水量的标准差由81.73mm增大到RCP4.5、RCP8.5 下的 136.67mm 和 132.35mm。(3)泾河流域土壤保持量年际变化明显。首先,流域在2000-2020年因退耕还林(草)工程,土壤保持量波动增加,增速为5.29×106t/a,多年平均土壤保持量为4.21×108t;其次,未来两种气候情景下土壤保持量整体高于2000-2020时段,RCP4.5情景下多年平均土壤保持量为9.79×108t,RCP8.5情景下为10.98×108t;再次,土壤保持量年际变化受降水影响较大,2000-2020时段、RCP4.5和RCP8.5情景下年土壤保持量与年降水量的相关系数为0.82、0.80和0.81,降水量大的年份土壤保持量高。(4)泾河流域当前和未来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分布格局相似,空间分异明显,整体表现为北部黄土丘陵区和中部董志原区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低(小于30t/ha),西南部六盘山山区和东南部子午岭林区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高(大于50t/ha)。其空间分布受到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和气候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且不同区域各影响要素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其他文献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随着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机器人等技术的发展,建设智能矿山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是煤炭行业的必然选择。因此,通过研究煤矿井下空间的实时三维建图、定位和导航技术,可以解决井下机器人和人员的定位及导航问题,有利于保障人员安全和提高智能化开采效率,对建设智能矿山具有重要意义。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垃圾数量飞速上涨。正确分类垃圾并提高垃圾的回收循环利用率不仅能够保护环境还可以节约资源,我国从2019年开始,许多城市逐步出台了强制垃圾分类的准则。然而,目前智能垃圾分类的应用不是很多,国内的智能垃圾分类研究更是起步较晚。当前的垃圾分类算法存在网络参数量过大、不便于移植到移动设备中、实际场景下适应性较差等缺点。本文研究了六种不同的网络模型,并在公共数据集Trashnet上实验
近年来,随着煤矿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采、掘、提、运、通等系统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海量的安全生产管控数据与经营管理数据,在智慧矿山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合适的煤矿大数据流式计算平台,挖掘数据内部价值,实现安全生产设备各个绩效指标的流式计算与分析,为煤矿精益化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以此探寻有效的降本增效运营模式,对煤矿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以陕西黄陵双龙矿皮带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主煤流运输设备指标的流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安全和隐私问题备受关注。图像作为信息载体,在各个领域应用广泛,如何确保其在网络上进行安全存储与传输,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图像秘密共享是图像的一种保护机制。目前,图像秘密共享主要分为基于多项式的图像秘密共享和视觉秘密共享两大类。根据图像重构方式的不同,前者又分为传统的(k,n)门限图像秘密共享和渐进式图像秘密共享。传统的(k,n)门限方案提供了一种“全有或者全无”的恢复模式,
现实世界的网络大部分随着时间不断变化,因此也被称为动态网络。为了挖掘这些动态网络数据中隐藏着的巨量价值,动态网络演化分析成为了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其中,动态网络中的社区演化过程分析是最有意义的研究方向之一,其在影响力分析、信息传播、网络营销等应用中都具有重要价值。论文在总结动态网络社区演化过程分析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社区演化过程分析基本框架中的重要环节进行了重点研究,主要工作包括:第一,在动态网络
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煤矿钻杆的自动计数既能保护矿工的生命安全,又能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目前,现有钻杆计数方法主要包括以RFB算法为代表的目标检测算法和以孪生网络算法为代表的目标跟踪算法。由于煤矿井下监控视频图像噪声干扰严重且有效信息缺失,现有方法在井下目标检测和跟踪时精度差、效率低。为此,本文提出一种结合改进RFB和孪生网络的钻杆计数方法。主要工作如下:针对噪声干扰、图像模糊
传统隐语义模型推荐算法仅仅使用用户历史评分和部分偏置项,没有充分挖掘到用户更深层次的潜在信息,从而导致推荐效率和用户满意度不高等问题。为了解决传统隐语义模型推荐算法存在的问题,首先对基于项目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进行研究,通过引入用户浏览信息的先后关系提升推荐精度;其次通过补充时间因素和用户浏览信息的先后关系等方式优化传统隐语义模型,进一步提升该模型的推荐性能;最后将改进后的算法进行融合,并将融合后的
渝西涪陵页岩气田以及川南威荣页岩气田的发现,标志着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暗色页岩勘探取得突破。对盆地周缘包括北大巴山地区在内的下古生界页岩气地质调查和评价也受到重视。北大巴山南缘钻探结果发现下寒武统鲁家坪组页岩现场解析气质量体积为0.045mVt-24 m3/t,同时地质调查也在该地区发现有油苗和沥青点,预示北大巴山下古生界具有油气潜力。因此,亟需对北大巴山地区下古生界鲁家坪组和斑鸠关组富有机质页岩的生
建筑物作为城市重要人工地物之一,基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建筑物信息提取在城市建筑智能普查、不动产登记、城市建设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建筑物自身的复杂性,传统提取方法无法高效准确地完成建筑物自动化提取,因此,如何精确、快速地实现高分辨率影像中建筑物自动化提取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提取方法中,目视解译法虽有较高的提取精度,但提取过程耗时耗力,不适合大范围推广。传统机器学习和卷积神经网络
遥感作为大范围地表监测手段,对地理国情监测、环境变化研究、军事目标识别和可持续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与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相比,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包含了更多地物细节信息,具有更丰富的纹理、形状和拓扑结构以及邻接关系等几何信息,能够为遥感影像智能解译提供客观可靠的信息来源。尽管近年来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与典型地物分割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目前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大幅宽遥感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