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与北宋晚期政局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j06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兵灭辽后,很快逼近开封,宋徽宗为了避敌卸责,遂内禅为太上皇,并仓惶南逃至江南地区。由于事出突然,宋徽宗并没有规划好退位后的权力分配等问题,不甘大权旁落,逃到江南后企图另立朝廷,东山再起;宋钦宗当然不会放弃好不容易得到的帝位,于是徽、钦二帝置内忧外患、北宋大厦将倾的局面而不顾,为皇权展开了明争暗斗,使靖康年间的混乱政局更是雪上加霜,最终父子二人双双做了亡国奴。太上皇对北宋晚期政局的影响较为复杂,有利有弊,但弊大于利。首先,宋徽宗退位,对缓和和调节当时的政治危机、国家危机起到了一定作用。其次,太上皇的南逃,给江南社会带来混乱。第三,太上皇贪权恋位的各种小动作,给北宋的抗金斗争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第四,太上皇的存在,使北宋晚期本就动荡不安的国内政局更加混乱不堪。宋钦宗即位后,一直受到“太上皇”直接干涉和无形牵制的影响,这种皇权重叠现象,是造成宋钦宗平庸的原因之一。理论上,从皇权继承角度上看,太上皇可起到辅助新帝作用,使其有一熟悉理政的过程,易于控制政局。但作为太上皇的宋徽宗实际上却起到了相反作用。太上皇的出现,不仅没有消除宋代社会的各种矛盾,反而给统治者制造了更多的麻烦;不仅没有解决民族矛盾,反而削弱了自己抵御外辱的能力。太上皇的出现,加速了北宋王朝的灭亡。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