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喷涂系统末端加热装置的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dd_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喷涂是一种材料表面改性与强化的新型技术,与,热喷涂相比,冷喷涂的优势在于,喷涂速度快,沉积效率高;涂层致密,气孔少;对基体热影响小,涂层残余应力低。目前,对于铜、铝、锌、锡等金属可在相对较低的工作气体温度下产生高于90~95%的沉积,但MCrAlY、不锈钢和镍基合金等涂层,在工作气体温度低于600℃时产生高沉积是难以实现的,其工艺并不成熟。要使以上金属获得超过80%高沉积率同时形成致密涂层,就需要使粒子速度更高或临界速度降低。而临界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粒子温度,当冷喷涂的粒子温度升高时,实现沉积的临界速度降低,沉积效率随之提高,结合强度也增加。本文从提高冷喷涂粒子温度方向着手,研究冷喷涂系统末端气体加热装置,使工作气体(氮气、氦气等)温度升高至1250℃左右,通过提高工作气体温度进而提高喷涂粒子温度,同时,建立实验条件下感应加热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加热体加热时的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为:(1)冷喷涂系统末端的加热装置采用电磁感应加热方式,在加热体内设置多层圆柱形孔状气流通道,使气体形成“S”形流动方式,在流动过程中充分与加热体进行换热,实现小体积、高效、快速加热。其中,该气体加热装置主要包括感应器和加热体。(2)感应器由感应线圈,汇流条和冷却水进、出口组成。感应线圈为圆柱形螺旋状,由空心矩形截面的T3铜制成,位于加热装置的最外层。(3)加热体为圆柱形,与感应线圈同心放置,可用钨、钼、铼材料制作。为了便于加工,将加热体分为中间部位、左内端盖、左端盖和右端盖四部分,各部位之间采用螺纹连接。(4)实验初期,以石墨为加热体材料进行加工,采用自行研制的热电偶测温系统测温,通过中频电源对线圈通电,进行加热装置升温实验。结果表明,在电流I=50A、频率f=40000Hz条件下,可以将加热体加热至830℃左右;在加热体温度T=73℃、气体流量W=0.6m3/min条件下,可以将气体加热至690℃,加热体与气体之间的换热能够稳定进行,实对气体的升温。(5)对感应加热装置进行数值模拟初探,结果表明,加热体感生涡流与最大焦耳热均聚集于加热体表层几个毫米范围内,且加热体在y方向的几何中心沿x方向呈对称结构;加热体温升随时间变化比较均匀,电流密度和频率对加热体温度影响较大,且加热体可实现升温至1500℃;加热体实验温度与模拟温度较吻合,利用数值模拟能够较好预测感应加热过程中加热体的温度。
其他文献
质子交换膜作为燃料电池的组成部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性能指标直接决定着燃料电池的使用寿命。目前使用较多的质子交换膜是由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Nafion全氟磺酸质子交换
空穴传输材料是一类重要的光电功能材料,它可以有效提高空穴在器件中的传输效率和注入效率,并被广泛应用于如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光电导体、有机场效应
本硕士论文主要研究以下含临界增长的分数阶Schr?dinger-Poisson系统基态变号解的存在性,其中 V ∈ C(R3,R+),f∈C1(R,R),k,λ>0,s∈(3/4,1),∈(0,1).第一章中,首先介绍了上述分数阶Schr?dinger-Poisson系统的研究背景及现状,然后论述了文章的结构和主要的研究成果.第二章中,介绍了本文用到的一些主要记号及预备知识.第三章中,主要讨
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依赖于外界环境。逆境下,植物体内质网中富集大量无法折叠或折叠错误的蛋白质,引发内质网胁迫。启动保守的未折叠蛋白应答是细胞应对内质网胁迫的有效策略
目的: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发展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健康问题。Nesfatin-1是近年发现的负能量平衡脑肠肽,其可降低血糖,抑制摄食,降轻体重,减慢心率,提高
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的原料气,工业生产的氢气要求CO含量在100 ppm以下,否则会毒化燃料电池的Pt电极。一氧化碳优先氧化(CO-PROX)是净化富氢气中一氧化碳的重要途径。
复杂网络的节点中心性用来表示复杂网络节点重要性,图的拓扑指数是图的不变量,能很好地反映出图的性质。利用图的拓扑指数构造的节点中心性反映复杂网络的整体特性,可以很好地识别复杂网络的节点重要性。本文首先研究了几类复杂图的拓扑指数。原图是有n1个顶点和m1叫条边的任意图G1,有n2个顶点和m2条边的任意图(G2。复杂图包括:图G1的剖分图S(G)和n1个图(G2的拷贝构造的剖分冠点图S(G)Θ。图G1的
随着机床等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机械结合面接触分布检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机械表面加工过程中,不同的加工方法会在表面留下一系列不同幅度的凹凸面,两机械结合面之间的
随着非富勒烯受体的迅速发展,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越来越高,高效非富勒烯体系成为有机太阳能电池中重要的一部分。为了进一步提高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了解
随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环境友好型的分布式电源越来越多地被投入到配电网的运行之中,针对其带来的各种优势与弊端,人们建立起了“主动配电网”的概念,而主动配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