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我国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长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具有机制灵活,适应性强等优势,这是我国民营企业取得长足进步的重要原因。尽管如此,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其中激励管理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民营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只有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相关激励理论,遵循管理规律,才能真正提升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事实上,现有的激励理论对民营企业激励管理极富启示。如注重员工需求,既要关心员工的物质生活,也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且给员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此外,还要善于从不同的激励手段之间的互补性出发,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方式。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激励管理存在的问题,既有激励方式单一,重视物质激励而忽视精神激励,激励方式较随意性等认识方面的问题,也有吸引人才乏力,人才使用不当,人才流动频繁性,人才结构家族化,人才考评体系不健全等实践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必须强化现有激励手段外,更重要的是必须构建系统完善的激励机制,即通过对各种激励措施的系统优化,构建符合民营企业需要,能够实现制度化,可持久影响员工行为的激励管理体系。民营企业激励机制构建,应遵循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满足员工需要与组织实际相结合,全员激励与重点激励相结合,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激励方式差异化等原则。其关键在于,要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和关心员工,赢得员工的信任和支持。构建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应从经济利益激励机制、文化激励机制、成长激励机制、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以及员工参与激励机制等方面展开。要注意不同企业以及特定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激励组合,其激励机制构建须有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