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儿防老是我国最为传统的家庭观念,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老年人安度晚年的最主要形式。自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我国人口的过快增长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了快速、稳定的增长,但实行严格控制人口的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后,导致了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四二一”核心家庭成为我国主要家庭结构形式。在社会发展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加的今天,这种家庭结构的风险也日益加大。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将使家庭内部成员承担更大的养老风险,并逐渐演变为一类社会问题。特别是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与不便,包括唯一的孩子失去后经济上的匮乏、情感上的失落、养老看护的缺失和家庭矛盾的加重,面临的最大问题也就是今后的养老问题。本文将以上海市独生子女死亡家庭(以下简称失独家庭)为对象,开展针对这一群体的养老保障政策研究。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构建完善,针对失独家庭的政策扶持更是不够完备,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上海作为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失独老人的养老保障显得愈加重要。计划生育政策的成果是全社会共同享有的,失独家庭的养老保障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全面帮扶,政策的推进需要政府及社会团体的协同作用。本文将从现有理论入手,运用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了解一些失独老人真实的经济窘境、精神困扰及照料需求,了解到上海失独家庭不容乐观的养老现状。结合社会交换理论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特别是家庭政策理论,分析上海市政府对失独家庭施行的现有的特殊帮扶政策,发现其待改进之处,提倡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广泛调动各类社会组织及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以积极落实针对失独老人优先开展的养老服务,积极稳步地扩大开展医疗服务的覆盖对象,为失独老人提供日常家政服务及日常照料,帮助维持失独家庭婚姻稳定状况,切实开展对失独家庭的心理关怀等完善失独家庭养老保障政策的途径,提出健全完善失独家庭养老保障政策体系的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