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耕地保护政策逐步建立的过程,具体分析了现行耕地保护政策体系的内在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就我国目前已经建立的以耕地保护为核心的政策体系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该体系中主要包括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耕地占用审批制度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制度。
其次,分析了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耕地保护政策制定缺乏广泛的公众参与;耕地保护政策实施过程中各方利益冲突尖锐。并运用公众参与原理对耕地保护政策制定过程中缺乏广泛的公众参与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集权的国家公共决策体制、传统的政治文化氛围、封闭的政策信息资源、不当的成本收益预期是影响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制定的重要因素。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博弈理论分别对耕地保护政策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及农民不当的耕地保护行为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由地方政府公共决策偏向、内部性、寻租行为引起的“政府失败”是造成地方政府保护耕地不得力的主要原因;缺乏相应的利益机制和约束机制导致农户缺乏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制定过程中加强公众参与的途径,中央政府建立约束机制,监督地方政府耕地保护行为的措施,以及探索了在我国建立耕地保护激励机制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