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经皮微波凝固疗法(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PMC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近期疗效的回顾分析,探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ethoxyisobu-t1isonitrile,99mTc-MIBI)肺肿瘤显像在肺癌经皮微波凝固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42例接受PMCT治疗且资料完整的NSCLC患者。在其行PMCT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行99mTc-MIBI肺肿瘤显像检查,在断层图像上选择病变清晰的层面,按病变的形状勾画出感兴趣区(ROI),以对侧对等位置正常肺组织的等大感兴趣区作为对照区,分别计算出其早期瘤/非瘤组织的摄取比值(ER)和延迟摄取比值(DR)。对PMCT治疗前后的ER值、DR值进行比较,并行统计学分析。评价PMCT治疗NSCLC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PMCT治疗42例NSCLC患者。(1)99mTc-MIBI肺肿瘤显像观察:治疗前行99mTc-MIBI肺肿瘤显像检查,计算得ER值为1.88~3.12,平均2.08±0.20,DR值为1.80~3.10,平均2.04±0.21。治疗后1个月经99mTc-MIBI肺肿瘤显像检查计算得ER值为1.47~3.10,平均1.96±0.31,DR值为1.35~3.09,平均1.92±0.32。经统计学分析显示PMCT治疗NSCLC治疗后ER值较治疗前下降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DR值较治疗前下降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如以治疗前后ER值及DR值的下降率≥10%作为观测指标,可以发现PMCT治疗NSCLC前后ER值的下降率为10.4%,DR值的下降率为11.1%,下降率变化显著。(2)肺部CT观察:PMCT治疗NSCLC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分别行肺部CT测量肺癌瘤体的最大直径计算为肿瘤大小,治疗前测量的肿瘤大小为2.20~6.70cm,平均3.93±1.26cm,治疗后1个月测量的肿瘤大小为2.50~6.50cm,平均3.95±1.10cm,治疗后6个月测量的肿瘤大小为2.00~6.48cm,平均3.76±1.24cm。显示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相比较,肿瘤大小非但没有减小,反而出现略微增大,但两者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较,肿瘤大小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较,肿瘤大小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生活质量(QOL):采用KPS评分的分数数值作为观察指标,42例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进行KPS评分,分别为67.38±7.01、70.71±8.94、72.62±6.65。显示治疗后1个月时,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个月时,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比较,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得到了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咳嗽、胸痛、乏力、气胸、咯血、感染、胸腔积液、皮肤灼伤等。其中发热、胸痛的发生率在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咳嗽、乏力、气胸、咯血、感染、胸腔积液、皮肤灼伤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不良反应经积极干预治疗5~14天后均痊愈。42例接受PMCT治疗的患者均未出现心肺肾功能衰竭、严重的肺部或全身感染及继发真菌感染、大出血甚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99mTc-MIBI肺肿瘤显像能够较好的评价PMCT治疗NSCLC的疗效,能够反映治疗后肺癌的活跃程度,且具有无创、安全、简便及经济等优点,可以作为PMCT治疗NSCLC近期疗效评价的首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