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跨国生产、全球消费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主要趋势,但在全球价值链兴起的背景下,各国依然存在诸多“反全球化”的呼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担忧就是对外开放会拉大国内收入差距,激发国内矛盾。传统的贸易理论是基于各国完全的产业间分工来探讨贸易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很难有效分析和解释这类现象,而从价值链角度则可以更为精细地剥离出不同价值链参与类型带来的不同影响,研究内容也会更加贴合当下各国开展国际往来与合作的现实。本文基于WIOD投入产出表及社会经济统计账户表(Socio Economic Accounts,SEAs)中的数据,分别测算了各国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国内工资收入差距水平,以此研究各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对本国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在不同发展程度国家之间,中间和最终产品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本国收入差距的关系。在后向参与度方面,各国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与本国高低技术工人工资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稳定的负相关关系,且这一负向关系并不随着出口产品类别的不同或出口国家发展程度的差异而有所改变。在产品类别上,相较最终产品而言,各国中间产品后向参与度的提高对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更大;在不同国家间,发达国家最终产品后向参与度的提升带来的影响更大,而发展中国家的这一负向关系则更明显的体现在中间产品的后向参与之上。而在前向参与度上,各国的前向参与会显著拉大国内的收入差距,并且发达国家在他国出口的最终产品中的前向参与度与国内收入差距的正向关系更为明显,发展中国家的此类参与形式发挥的作用有限。因此,中国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合作中,要坚持对外开放和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合作,更加注重在中间产品上的全球分工协作,合理制定不同产业对外发展规划,兼顾产业发展的效率与收入公平,并保持“以我为主”的原则,延伸国内增值链条,增加国内增值比例,并在兼顾开放的同时,注重对国内经济运行的合理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