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木穴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dsfsdfdfd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与口服氯雷他定片对照,客观评价针刺木穴(董氏奇穴)对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即时效应、近期效应、远期效应以及安全性。方法:把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1-70编号,再通过简明统计软件按1:1比例随机分为木穴组和氯雷他定组,每组各35例。木穴组选取董氏针灸中木穴,它位于掌侧食指第一指节中间与内侧线的中线上,采取三分点法,计二穴,双手交替取穴。3日一次,10次一疗程,共两个疗程。氯雷他定组给予氯雷他定口服。每日一次,1月一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7版)中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评定制定评价量表、欧洲MILOR的研究制定评价量表以及SSRI作为参考值进行临床效应评定。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一次后(即针刺或服药半小时后),两个疗程治疗结束,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评估,并记录试验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把全部资料录入简明14.0统计软件中,进行资料的处理和统计分析;采用显著性检验、双侧检验;并依据临床试验数据性质(计量和分类资料),选择恰当的统计分析方法,计量资料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校正),分类资料用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结果:木穴组、氯雷他定组入组病例的民族、年龄、性别、病程、中西医治疗史、过敏史和生命体征的差异比较,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具有可比性。即时效应方面,两组间欧洲MILOR、中医症状评分以及欧洲MILOR、中医症状减分率的差异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木穴组减分多于氯雷他定组。而欧洲MILOR综合疗效评价与中医症状综合疗效评价中,木穴组有效率分别为27.27%、33.33%,氯雷他定组有效率为5.88%、5.88%,二者间差异比较经卡方检验都提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木穴组即时效应优于氯雷他定组。近期效应方面,两组间欧洲MILOR、中医症状评分以及欧洲MILOR、中医症状减分率的差异比较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间减分程度基本相当。而欧洲MILOR及中医症状综合疗效评价中,木穴组总有效率各为90.91%、90.91%,氯雷他定组总有效率各为88.24%、91.18%,二者间差异比较经卡方检验提示没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967、0.699),表明二者近期效应相当。随访3个月后,两组间欧洲MILOR、中医症状评分以及欧洲MILOR、中医症状减分率的差异比较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减分程度基本相当。而欧洲MILOR及中医症状综合疗效评价中,木穴组显效率(分别为12.12%、15.15%)高于氯雷他定组(分别为5.88%、2.94%),木穴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76%、72.73%,氯雷他定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53%、70.59%,从总有效率对比,木穴组稍高于氯雷他定组,二者间差异比较经卡方检验提示没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835、0.8472),故表明二者远期效应一样。但两组的总有效率均比两个疗程结束时下降。综合上述数据,推断出两组远期疗效相当;两组都有受试者可疑复发荨麻疹,需组内对比。两组的组内各观察时点间分别进行欧洲MILOR、中医症状评分差异比较,结果都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木穴组两个疗程结束后与随访3个月之间的组内差异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而氯雷他定组组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由此推断随访3个月后,二者治疗慢性荨麻疹都有效,但氯雷他定组有复发。结论:针刺木穴和氯雷他定均对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有效,针刺木穴的即时效应优于氯雷他定,近期与远期效应二者相当,远期效应中氯雷他定组有复发。针刺木穴可作为临床治疗荨麻疹即时缓解症状的补充使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