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偏分离现象是指在分离群体后代中,某一基因频率或者基因型频率明显偏离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象。偏分离现象通常发生在生殖过程中,从减数分裂、雌雄配子融合到合子发育过程均有可能产生。偏分离现象往往是由于遗传因子的作用引起的,涉及到配子选择和合子选择的过程,通常会导致群体后代中等位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因而偏分离现象也被认为是一种强有力的进化推动作用。在进行甘蓝型油菜杂交育种过程中,发现雄性不育两型系材料Mian7-M在其自交以及兄妹交后代分离群体中,育性分离比例均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呈现出一种偏分离现象。本文旨在通过对Mian7-M雄性不育性状的考察研究,分析Mian7-M育性性状的遗传模式及其在后代群体中的分布特点,并结合分子标记检测和细胞学观察,对Mian7-M偏分离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一个初步的解析。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杂交试验发现,Mian7-M育性偏分离现象只发生在雄配子传递过程中。当Mian7-MB自交、兄妹交或者与S45A杂交时,后代群体会出现育性比例偏分离情况;而当Mian7-M接受S45B的花粉时,后代育性分离比例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2)Mian7-M与S45育性控制基因具有等位性,是同种类型的隐性核不育两型系材料。不同的是S45AB育性分离是由BnaMs1/Bnams1位点控制;而Mian7-MAB育性分离是由BnaMs2/Bnams2位点控制。(3)通过分子标记对Mian7-M偏分离群体后代基因型进行检测,发现不育株基因型为Bnams1Bnams1Bnams2Bnams2,可育株基因型为Bnams1Bnams1BnaMs2Bnams2,无Bnams1Bnams1BnaMs2BnaMs2基因型可育株,说明可能存在BnaMs2BnaMs2基因型纯合致死现象。统计发现偏分离后代群体中BnaMs2基因频率显著低于Bnams2,推测偏分离现象是由BnaMs2基因侧翼相关的点引起的,偏分离的具体表现为BnaMs2遗传给后代的能力明显低于其等位基因Bnams2,从而导致后代育性产生偏分离现象。(4)细胞学观察表明Mian7-MB在减数分裂过程以及雄配子活性方面均表现正常,而在合子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结合偏分离群体内单株所结角果中种子基因型分析,证实偏分现象发生在受精和合子发育过程中。综上所述,Mian7-MAB育性分离是由BnaMs2/Bnams2位点控制;偏分离现象是由于雄配子选择和合子选择过程造成的,导致BnaMs2遗传能力明显低于其等位基因Bnams2,从而导致后代育性比例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