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技术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和道德难题,最近几年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和争议的人肉搜索便是其中之一,这是一种对传统网络信息搜索的超越和突破。从我国的一些实际案例来看虽然人肉搜索行为并不一定会侵犯个人隐私权,但是绝大部分的人肉搜索行为,都存在着极大的隐患,因为其与个人隐私息息相关,这个边界非常模糊,因此人肉搜索又成了法律实践当中的难题。再加之当前人们对人肉搜索存在误读,因此在道德层面,很容易形成舆论暴力,造成言论自由的过度伸张。人肉搜索的内涵,特点,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进行规制,都深具理论和实践意义。随着人肉搜索事件的不断发酵,对人肉搜索的探讨也就更加势在必行,因此就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建构起完善的规制措施。一方面,人肉搜索有其道德基础,即传统道德,这也就意味着其具有双重属性,既有道德层面,也有反道德层面。另一方面,人肉搜索又极有可能侵犯个人隐私权,触犯法律。但处理不当,又会导致言论自由被扼杀,适得其反。因此要求我们做到德与法的结合。从道德层面来说,分为道德自律和道德他律,其中道德他律是道德的最高原则,要在以德治网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人肉搜索中网络道德教育,强化道德的自律性和完善道德他律。在法律层面而言,本文以人肉搜索侵犯隐私权为例,着重论述了如何用法律来规范人肉搜索。人肉搜索环境下,侵犯隐私权与其他侵犯隐私权有所不同,论述了在信息收集行为、信息传播行为中侵犯隐私权的情形。我国对隐私权的保护存在着各自为战、法律混乱不成体系;规定模糊、缺乏可操作性;监督部门和行业自律缺失等不足。建议将隐私权制度在民法中予以确立,增强司法实践中可操作性,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实现隐私权保护的系统化。除道德、法律的规范引导人肉搜索外还可以从推行上网实名制、提高网友的道德和法律意识、加强行业自律等多个方面来规范和引导人肉搜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