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传统村落大多分布在地质环境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自古以来就与自然灾害做抗争,与城市相比,防灾减灾能力脆弱。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加剧,各类自然灾害呈多发频发态势,自然灾害防范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当前农村社区正处于建设阶段,在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之下,我国农村社区亟待唤醒社区内各个主体的活力参与到农村社区治理中来。防灾减灾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农村社区多元参与防灾减灾机制,对于易致灾性强、减灾能力脆弱的农村地区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历年来都重视农村灾害管理工作,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现阶段,政府以提高基层防灾减灾能力为重点,把防灾减灾工作延伸到农村社区,各省市县纷纷选择不同类型的农村社区为突破口,开展了一些区域性的探索。各地虽然呈现出创新性的实践做法,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现实中仍然存在着治理的瓶颈。总体而言,我国农村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起步晚、底子薄,防灾减灾能力滞后,还存在诸多共性的问题,比如主体参与机制不健全、制度保障不规范、资源供给不足等。本文以多元共治理论贯穿于行文之中,从历史的视角分析出农村社区防灾减灾模式呈现出从一元到多元的发展趋势,以此作为文章的逻辑起点。在新型农村社区治理背景下,笔者又选取湖南临澧、贵州余庆、四川广元、温州苍南四区域针对防灾减灾管理的实践模式和典型做法,来挖掘当前社区防灾减灾的治理困境。为破解当前农村地区灾害防治的治理困境,笔者以湖北省Y县防灾减灾治理的典型案例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剖析了该县在“四位一体”网格化灾害防治背景下,形成了一核多元协领带动、各级政府协调嵌动、防减联盟多维联动、政企双方协作互动等多元参与农村社区防灾减灾的协同机制,为农村社区防灾减灾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探索出农村社区防灾减灾多元参与的路径,笔者进一步挖掘当前农村社区多元参与减灾治理的限度,全面地分析了当前农村社区防灾减灾多元参与存在法律制度、协同机制、能力建设、资源供给等方面的治理限域,最终从历史-现状-典型案例-限域中提炼出农村社区防灾减灾多元参与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