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辣椒(Capsium annuum)是农业生产上的大宗蔬菜之一,“六五”、“七五”、“八五”期间,我国把辣(甜)椒抗病新品种的选育作为重点攻关项目。为害辣椒地上部分的害虫有烟青虫,属于鳞翅目,主要以幼虫蛀食花、蕾、果,造成大量落果或烂果,使辣椒产量下降。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erliner)杀虫晶体蛋白基因(Bt基因)中的一种cryIA(c)能编码133kD的晶体蛋白质,杀虫范围即为鳞翅目。因此,本实验通过农杆菌介导法用含有gusA基因和抗卡那霉素的nptⅡ基因的双元载体将cryIA(c)基因导入到辣椒外植体中,然后在含有卡那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培养,并经过检测,获得一批Bt转基因植株。选育出抗虫的转基因辣椒新品种,在生产上有着其积极的生态意义和经济意义。实验结果如下: 1.pKUC质粒转化两种根癌农杆菌 用直接导入法将双元载体pKUC质粒导入根癌农杆菌EHA105和LBA4404中经卡那霉素(Km)平板筛选阳性克隆,并用限制性酶切电泳检测,证明质粒已转进两种根癌农杆菌中。 2.高效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经比较确定12—16天苗龄幼苗的子叶为再生能力较强的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从设计的一系列培养基中按效果筛选出MS+6-BA5.0mg/L+IAA1.0mg/L为诱导芽分化的培养基,MS+6-BA3.0mg/L+IAA1.0mg/L+GA31.0mg/L为诱导芽伸长的培养基,1/2MS+IAA0.5mg/L为诱导生根的培养基。芽诱导频率最高达到83.3%,芽伸长培养基可以较好解决辣椒组织培养中芽茎不伸长的瓶颈问题,诱导生根率为78%。本实验基本上建立了高效辣椒植株再生体系,为更多外源目的基因的导入进行辣椒遗传性状的改良奠定基础。f\硕士学位论文物一少M人引IR’ST门巳IS3.农杆菌介导的辣椒基因转化及影响转化的各因素分析 在利用根癌农朴菌介导法进行辣椒遗传转化的过私冲,设置了衣秆菌类型、辣椒基因型、外植体、Vir基因活化培养基、方法5个因素,研究分析这些因素对遗传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以获得Km抗性芽外植体频率为指标,可发现农杆菌菌株类型和辣椒基因型对转化效率都有较大影响,直接影响着转化效率;采用预培养2天的子叶外植体,用农杆菌侵染5一7分钟,可获得最高的转化效率。本实验对农杆菌转化条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比较研究,旨在建立一种转化效率高、稳定性好、通用性较强的辣椒农杆菌转化技术体系。4.对转基因植株的检测与鉴定 通过含一定浓度Km的选择培养基对辣椒外植体进行再生培养筛选,淘汰部分不具备xm抗性的白化外植体。对筛选出的再生植株通过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GUS 活性,结果在转基因植株的组织中检测到蓝色。PCR特异扩增和SOOthOOll点杂交的分子生物学检狈全果也证明外源目的基因 C吵 (L)f 合入了辣椒基因组中。对PCR的特异扩增产物进行**A测序,结果证明转从因扔株基因组中存在的外源基因与 C叫 (C基因被扩增的部分有允全相同的碱基序列。本实验获得了一批转基因辣椒植株,这为后划在生产水平上选育抗虫转基因辣椒品种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