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静脉给予不同剂量盐酸羟考酮和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对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监测和评估药物效应,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妇科择期手术病人150例,将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静脉给予0.1mg/kg的盐酸羟考酮注射液(O1组)、0.15mg/kg盐酸羟考酮注射液(O2组)、0.015mg/kg的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H组)。病人入室后建立外周静脉通路,监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和Narcotrend,在静脉给药前即刻(T0)、给药后5分钟(T1)、10分钟(T2)、15分钟(T3)时刻测量0.1cm2探头和0.01cm2探头的压力性疼痛感觉阈值(pressure pain threshold,PPT),记录T0、T1、T2、T3时刻病人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呼吸频率,需要面罩吸氧的病人例数(当RR≤10次/分,或SpO2≤90%时,给予面罩吸氧),Narcotrend指数(NTI)变化情况,并进行Ramsay镇静评分,同时观察记录各时间段病人出现头晕、嗜睡、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及处理措施。 结果: 1.一般情况三组病人人口统计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T0时刻生命体征、Ramsay镇静评分、NTI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 2.镇痛效果组内比较,O1组,O2组和H组给药后5min、10min、15min压力性疼痛感觉阈值较给药前显著升高(P<0.001),但每组病人给药后5min、10min和15min之间压力性疼痛感觉阈值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与O1组相比,O2组病人给药后同一时间点疼痛阈值升高程度(各个时刻压力性疼痛感觉阈值与基础疼痛感觉阈值的差值)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H组各时刻疼痛阈值升高程度与O1组和O2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 3.镇静效果三组病人给药后Ramsay镇静评分均发生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给药后同一时刻O1组和O2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1组和H组比较,给药后同一时刻Ramsay镇静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给药前基础值相比,三组病人给药后NTI阶段分级改变和所有病人观察期间平均NTI最低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人之间比较,给药后所有病人平均NTI最低值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对于观察期间NTI值下降的病人,O2组NTI最低值低于O1组和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呼吸影响给药后O1组和O2组呼吸频率显著下降,需要面罩吸氧病人例数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1和O2组给药后相同时间点呼吸频率和需要面罩吸氧病人例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H组给药前后呼吸频率变化和需要面罩吸氧病人例数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H组给药后相同时间点呼吸频率高于O1组,需要面罩吸氧病人例数低于O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不良反应给予羟考酮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由高到低为头晕、嗜睡、全身发热、恶心呕吐等,O1组和O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给予氢吗啡酮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由高到低为头晕、嗜睡、四肢乏力、胸闷、恶心呕吐等。 结论: 本研究全面、实时、有效的观察了静脉注射羟考酮和氢吗啡酮后的药效反应,发现0.1mg/kg和0.15mg/kg羟考酮与0.015mg/kg氢吗啡酮镇痛效果没有显著差异,羟考酮的镇静程度呈剂量依赖性。等效镇痛剂量的氢吗啡酮呼吸抑制明显低于羟考酮,镇静程度相当,可能更适用于急性疼痛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