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六大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的发展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导致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大城市转移,这对于农村妇女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农村妇女占农村人口65%以上,农村妇女开始成为农村发展的骨干力量,成为农村政治参与的主体。农村女干部是城镇化进程推动的产物。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村女干部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政治舞台,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村女干部独立、自强、自主的人格魅力,提升了农村女干部在农村发展中的社会地位。本文以农村女干部作为研究对象,以农村女干部发展为线索,通过分析农村女干部发展现状,探索制约新时期我国农村女干部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促进农村女干部发展的相关对策与建议。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并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农村女干部发展的相关文献的研究进行了归纳由于梳理;指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及不足。第二部分是对农村女干部发展的一般概述,对农村女干部及农村女干部发展的涵义加以界定,阐述影响农村女干部发展的三个要素:农村女干部自身、村级事务的管理和国家社会环境。进而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与农村女干部发展的相互关系,这为本文研究农村女干部现状奠定了理论框架。第三部分是对农村女干部发展现状的分析。通过分析新时期农村女干部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新时期农村女干部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主要从比例逐步上升、结构相对优化、参政意识显著增强等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虽然在新时期我国农村女干部发展状况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农村女干部任职结构不合理,导致权力边缘化;自身素质不高,导致参政意识淡漠;培养机制的滞后,导致农村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第四部分是对制约农村女干部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针对第三部分农村女干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探讨制约农村女干部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观因素方面包括受教育程度低、权利意识淡漠、创新意识不强等三方面;客观因素方面包括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大量优秀人才外流、政策执行不到位等三方面。第五部分针对制约农村女干部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促进我国农村女干部发展的措施。本文认为首先要提高农村妇女干部的自身素质,在这前提下,党和国家、基层政府要为农村女干部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并要加大相关制度法律以及政策的执行力度。第六部分是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