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莆田地区历史悠久,音乐文化丰富多彩。目前,莆田的涵江地区仍保留着一种堪称“活化石”的乐器。这件乐器在当地被称之为“枕头琴”。据考证,枕头琴是我国最早的弓弦乐器轧筝在该地区的遗存。它是当地“文十音”(因十人演奏十件乐器而得名)音乐的主奏乐器。文革结束后,当地音乐工作者黄福安先生对枕头琴进行了成功改良。改良后的枕头琴被称之为“文枕琴”,并获得了国家专利。文枕琴演奏技巧丰富,具有强烈的音乐表现力,在演奏中常以独奏、重奏或合奏形式出现,使古老的枕头琴重新焕发出生机。笔者采用了文献法、访谈法、调查法和历史法这四种研究方法对莆田地区枕头琴音乐进行了研究。本论文由绪论及四个章节组成。绪论部分对研究课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难点和重点等进行了归纳;第一章对唐代的轧筝、枕头琴和文枕琴三者的关系进行了介绍与梳理;第二章介绍了枕头琴的型制特点、演奏技法及其在“文十音”乐队中的地位;第三章介绍了改良后的文枕琴的型制特点、演奏技巧以及它对枕头琴、胡琴等乐器的借鉴;第四章是结语部分,主要对枕头琴音乐遗产保护提出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