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络数据分发协议与算法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ene_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车联网领域的研究活动非常活跃,也取得了巨大进步。这些研究深入分析了如何设计车联网环境下的数据分发协议及其相关算法。如今,车联网仍然是一个保持快速发展且十分活跃的领域,与此同时车联网领域也存在大量的研究挑战及待解决的问题。另外,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革新也给车联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应用挑战。在车联自组织网络中,车辆与车辆、车辆与路边基础设施之间,利用无线通信技术进行数据分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人们的行车安全及日常交通出行效率。针对车联网中由于车辆高速运动导致的网络拓扑易变性、车辆节点之间无线链路连接的间歇性及车辆位置的分布不均匀性,本论文基于强化学习从不同角度对不同车联网环境下的数据分发协议及相关算法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VANETs的高动态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移动自适应单播数据分发协议。借助经过精心设计的HELLO学习包结构,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布式动态自适应学习算法来实时地学习和感知网络的动态信息,提高了协议在VANETs环境下的动态自适应性。通过综合考虑链路的多个关键评估指标,设计了一种新的学习奖励策略。为了实现协议能够对车辆节点的高移动性进行快速反应,针对网络中不同类型的数据消息包,分别设计了不同的学习策略。此外,为了加快学习算法的收敛速度,在学习的初始阶段采用了反应式路径探测学习策略。最后,提出了一种新的MAC层辅助学习策略以进一步提高协议在VANETs环境下移动适应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网络开销保持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的同时,协议在数据包投递成功率、端到端时延和平均路由跳数等方面的分发性能优于已有相关协议。2.考虑到城市VANETs环境所具有的独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RSU辅助车流量感知单播数据分发协议。在城市场景中,沿着街道快速行驶的车辆节点对数据分发协议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且车辆节点的高移动性对网络性能具有很大影响。此外,在城市环境中由于车辆节点的分布不均匀性而造成的局部网络分割问题进一步对分发协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交通高峰时段的高车辆密度和各种自然障碍物,例如高楼、相邻车辆的遮挡及道路旁的高大树木等进一步增加了实现高效可靠数据分发协议的难度。针对上述问题,利用城市路网拓扑的规则性,针对传统学习算法中的状态空间爆炸问题,同时为了进一步减少学习过程中引入的网络开销,减轻协议对车辆节点高移动性的敏感性,提出了一种新的车流量感知单播分发策略。该策略实现了将传统的动态适应性弱的车辆节点之间的多跳分发转移到实现了车流量感知的路段内车辆节点之间的可靠多跳分发和动态适应性强的路段间高效分发。为了实现从源车辆节点到第一个十字路口节点及从最后一个十字路口节点到目的车辆节点之间的快速分发,基于重新设计的V2V HELLO学习包结构,提出了一种车流量感知移动自适应学习策略以实现路段内车辆节点之间的可靠高效分发。考虑到路段内车辆节点位置分布不均匀性及运动轨迹的受限性,通过综合考虑多个车辆链路连接评估指标,结合Q贪婪地理位置转发和局部最优情形下的存储携带转发,提出了一种新的车流量感知及奖励策略。基于重新设计的R2R HELLO学习包结构及路段内的车流量信息,提出了一种新的RSU节点之间的车流量感知学习算法以实现路段间的高效分发。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协议在不同车流量密度情况下的综合性能优于已有分发协议。3.针对城市VANETs环境中车辆节点的高移动性、位置分布不均匀性及通信链路的不稳定性等,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RSU辅助车流量感知多播数据分发协议。为了最大程度地减轻路段内车辆节点的快速移动性对多播分发协议性能造成的影响,借助城市路网的静态道路拓扑信息,基于强化学习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多播分发模型。该模型将传统的直接专注于从多播源车辆节点到每个多播组成员车辆节点之间的低动态适应性数据分发过程转移到一种专注于从多播源RSU节点到每个多播组成员RSU节点之间的高动态适应性数据分发过程,以进一步提高协议的综合分发性能。在路段内移动的多播源车辆节点首先将数据消息包快速地分发到多播源RSU节点,然后由多播源RSU节点继续高效地分发到每一个多播组成员RSU节点,最后从各个多播组成员RSU节点可靠地分发到与其相关联的多播组成员车辆节点。针对传统多播协议动态适应性差的问题,结合强化学习算法的灵活性,借助经过重新设计的V2V和R2R HELLO学习包结构,分别实现了路段内及路段间的车流量感知多播分发策略。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基于树和网格结构的多播分发协议相比,本协议具有更好的动态适应性及更优的多播分发性能。4.为了进一步提高VANETs中高速公路环境下紧急消息的分发性能,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动态性网络场景下的实用分布式移动自适应分簇协议。通过HELLO,CH和JOIN这三种类型的成簇数据消息包的交换来实现动态分簇,提高了簇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发送和接收格式一致的成簇数据消息包来获取最新的邻居节点及其成簇信息,协议动态适应性更强。通过为具有绝对最高权重的簇头节点引入CH数据消息包的定期广播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对成簇数据包的丢失具有较高的容忍性,同时也很好地避免了蝴蝶效应的产生。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雷达技术的高速发展,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有着“海上霸主”之称的航母在国与国对抗中的作用日益加重,对于获取雷达散射截面的需求愈发迫切。一般而言,认知复杂系统电磁特性的主要手段有实验测量和数值计算,然而受限于试验场地、实验目标等诸多问题,许多实际情况不允许也难以进行精确的实验测量,如海面航行的航母所处电磁环境就无法在微波暗室中进行模拟测量。因此电磁数值仿真分析成为解决此类问题
非刚性点集配准是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医学图像处理、遥感图像处理、视频处理、图像融合、目标识别、立体视觉等任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点集是指从相应图像中提取的特征点位置的集合。非刚性点集配准的目标是使用一组复杂的插值函数恢复点集之间的非刚性形变。非刚性点集配准的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图像退化,例如剧烈的形变、噪声、缺失点、离群点以及旋转等可能会对算法性能造成严重影响;二是在点数目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移动通信系统所提供的服务类型从1G中单一的模拟话音业务演变为5G中多样化的数据业务。而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推动,实现万物互联的物联网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市场前景。作为5G标准中支持物联网机器间通信的关键场景,海量机器类型通信(massive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MTC)场景展现出如下显著特点。(1)设备的海量特性与极高的部署密度;(2)
电磁场看不见又摸不着,但却无处不在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在军事还是民用领域,人们所处的电磁环境都在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想要了解的电磁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庞大。在诸多电磁数值算法中,表面积分方程法由于其理论精度高、离散单元少的优点,一直以来被计算电磁学领域的学者们广泛关注。面对日益增长的电磁仿真需求,即使是积分方程法的快速算法,也很难在有限的计算资源内求解现实电磁环境中的超电大问题、系
现实世界中,不同领域的复杂系统和结构,例如物流学中交通运输系统、社会科学中的社交系统、信息预测与推荐系统、认知科学中的知识图谱、生物学中的蛋白质交互结构、化学中的分子结构等都可以抽象为一种复杂网络(或图)结构化的数据形式进行表达。网络数据中的节点和连接节点之间的边分别代表了相应的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对网络数据的结构分析和特征表示研究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其中,复杂网络中的一个最基
癌症严重阻碍了人类预期寿命的提高,而且其发病和死亡人数也一直在持续上升。肿瘤的术前精确诊断和预后评估可以帮助医生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制定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然而,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肿瘤的异质性导致了术前穿刺活检的结果可能存在偏倚。尽管完整肿瘤样本的病理学分析能够实现最精准的诊断,但术后的病理学分析存在滞后性。因此,术前的无创精准诊断和预后预测是目前临床工作的一大挑战。伴随着计
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移动通信技术分别历经了GSM、CDMA、LTE、5G等,这些技术的革新推动了通信行业的发展。如何高效的管理无线资源一直是通信行业探讨的热点,无线资源调度作为无线资源管理的核心部分也受到科研工作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无线资源管理往往是站在运营商的角度提高运营的盈利,例如优化系统的吞吐量、最小化系统时延和丢包。如今本着顾客至上的原则,移动运营商也越来越重视用户体验
光电转换在现代社会中应用广泛。通过选择不同带隙的半导体材料可以构筑不同波段的光电子器件。二维材料由于种类丰富,电学和光学性质优异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子器件中。然而由于二维材料的超薄特性,其绝对光吸收有限制约了其在光电领域的应用。通过构筑二维有机无机异质结可以有效解决二维无机材料光吸收不足的问题,实现材料之间的性质互补,为构筑高性能的光电子器件提供基础。本文主要研究通过构筑高质量的有机无机异质结实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成像设备的普及,视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人体行为识别是计算机视觉和视频处理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是视频分析和理解的基础,已广泛应用于智能监控、视频检索、军事侦察、人机交互和无人驾驶等领域。传统的行为识别方法主要依靠人工设计特征对视频中行为进行描述,存在适用性和鲁棒性较差等不足。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提升,基于深度特征的建模方法在行为识别领域受
共形阵列是阵列流形和其安装载体保持一致的阵列。除了机械结构方面的优势外,共形阵列还提供了360度空间的全方向快速扫描和覆盖能力,这是传统阵列天线所不具备的特点。作为新一代雷达和通信等领域的关键,毫米波技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而毫米波的波长极短和强耗损特点,使得毫米波结合大规模阵列成为重要的技术解决途径。作为当下阵列信号处理的两个研究热点,共形阵列和毫米波阵列的结合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