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资源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人类至关重要。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已经开始利用土地。人地关系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基础的生产关系。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生态安全保障着生态系统和社会环境的健康完整程度,成为区域甚至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中,土地生态安全作为生态安全的重要方面之一,同时也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与保障。近些年来,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社会发展往往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土地生态安全遭受了重大威胁,主要表现在土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被破坏、生态脆弱,其为社会和经济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减弱,造成巨大的生态损失。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让我们认识到只有维持土地生态安全处于较高水平,人类才能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万州区作为重庆市规划的三峡库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型地区,城市体量较大,移民任务繁重。万州区不仅影响着长江上游特色经济的发展,而且承担着建设长江流域三峡库区绿色生态屏障的重大使命,研究万州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对国内外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的相关理论、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查阅、分析、归纳的基础上,结合万州区实际情况,借助PSR分析框架,采用熵权法从土地生态安全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选取人口密度、经济密度、环保治理投资占GDP比重等20个评价指标,构建万州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物元分析理论建立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对2003-2012年万州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动态评价,并且对2012年包括万州区在内的三峡库区腹心7个重点区县的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静态评价。本研究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万州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土地生态安全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总结出目前区域内土地生态安全主要面临的问题,包括水土流失严重、水体污染严重、森林资源总量和结构失衡、土地生态稳定性差等问题。(2)2003-2012年,万州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现阶段性改善的趋势,但是由于综合关联度均处在(-1,0)范围内,状态依然有波动的不稳定性。其中,2003~2004年,土地生态安全级别为“向不安全转化”,主要的制约性指标是经济密度、人均GDP、居民人均纯收入、环保治理投资占GDP比重等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指标。2005~2007年,土地生态安全级别为“向较不安全转化”,呈现出改善势头。万州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提升的主要贡献性指标主要是经济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率、森林覆盖率、单位耕地面积农药施用量、耕地有效灌溉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等指标。2008~2012年,土地生态安全级别为由“向临界安全转化”过渡到“向较安全转化”状态,非常接近稳定水平,但也依然存在某些生态问题。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仍然对经济密度、城镇化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社会经济指标较为敏感,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动力等指标也成为土地生态水平提升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但是区内人均耕地面积的偏小、化肥和农药对土壤的污染等问题依然存在,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稳定状态。(3)将2012年万州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与同属于三峡库区重点移民区县的长寿区、涪陵区、丰都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沿长江从上游到下游,土地生态安全程度逐渐降低,越深入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土地生态情况越差。就土地生态安全压力层比较分析来看,长寿区、涪陵区和丰都县压力较小,忠县和云阳县压力较大,万州区和奉节县压力处在中等水平,造成压力的主要原因是农药、化肥和污水排放问题:土地生态安全状态层比较分析来看,丰都县、云阳县、奉节县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良好,涪陵区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较差,万州区、长寿区和忠县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一般,能够维持较为稳定状态;就土地生态安全响应层比较分析来看,长寿区、涪陵区响应良好,丰都县、云阳县和奉节县响应未达到理想效果,万州区和忠县基本处在较安全水平,社会对土地生态安全所采取的响应措施起到了一定的改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