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增速十分迅猛,从而,美国逐步成为中国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那么,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扩张是如何实现的呢?是沿着集约边际还是沿着扩展边际?鉴于此,本文试图以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为研究对象,运用新新国际贸易理论考察我国出口贸易的二元边际状况,分析影响二元边际的相关因素。所谓二元边际实质上是对出口贸易流量进行的一种结构性分解:集约边际是市场上已有的产品通过出口数量扩张引起的贸易流量,这种贸易增长模式主要依靠低价格高数量实现出口;而扩展边际是指新进入市场或退出市场的产品引起的贸易流量,该贸易增长模式则是以质取胜,依靠高价格高品质实现出口。本文首先回顾了出口二元边际的相关文献,并系统阐释了基本概念、测度方法及其理论模型;其次,通过对出口总体规模、地理特征和商品结构的分析,刻画了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微观的产品层面数据,分别从产品种类和产品价值两个角度出发,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流量进行二元边际结构分解,结果表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扩张主要是沿着集约边际实现的;再次,结合中国对美国出口二元边际的现状和特征,利用1992年至2010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数据,选取经济规模、双边贸易成本、多边贸易阻力等变量构建了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的VAR模型,对二元边际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双边贸易成本是影响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增长模式的最主要因素,双边贸易成本的提高对出口贸易的二元边际、特别是对扩展边际产生了十分显著的抑制作用;进口国的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出口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所产生的影响较为显著,并且都是正向的;而多边贸易阻力对出口贸易的负影响主要是通过对集约边际的作用实现的,相比之下,对出口扩展边际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最后,本文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针对我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过度依赖集约边际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逐步降低双边贸易成本,有效促进出口集约边际与扩展边际的双重增长;鼓励企业通过产品创新、研究开发等方式强化产品差异性,实现出口产品多样化;不断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以转变我国粗放型出口增长方式;调整出口市场结构,通过出口市场多元化有效规避出口市场过度单一、集中所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