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进入21世纪以来,绿色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全球不可再生资源的匮乏,整个建筑产业也感到肩上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为减少建筑能耗以及环境污染,许多国家以及开始重视建筑物的绿色节能技术。绿色节能技术其中有一分支就是光伏建筑一体化(BIVP)。该系统提出了“建筑物产生能源”的新概念,即通过建筑物自身发电,实现自我供能。本文就以我国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适应性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自身的优势以及其发展趋势。并且也阐述了目前光伏建筑一体化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同时也考量光伏的原材料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衍生物对对于环境破坏。本文总结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定义以及类型;构建了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我国光伏建筑一体化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为我国大力推行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政府导向性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回顾与评述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定义,基本特征以及其优势,总结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分析了我国实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现状。从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特征出发,构建了光伏建筑一体化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各指标体系,并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及其层次总排序。采用了模糊层次分析法作为本文的研究方法,并基于该方法构建了光伏建筑一体化适宜性评价的数学模型。归纳分析了我国为了大力推进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政府导向性政策。主要从管理政策,技术政策,以及经济鼓励政策三个方面阐述。并基于前面的分析,从三大方面的政策提出建议。本文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光伏建筑一体化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将抽象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的适应性转化成具体的数值,为决策部门制定政策,设计者进行优化设计,管理者进行系统智能化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