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上海《解放日报》为个案,研究党报(机关报)“新闻改良”的路径与策略选择。在本篇论文中,笔者对“新闻改良”的定义是:在现有新闻管理制度限度内寻求机制的创新,推动党报新闻生产的与时俱进,探索破解党报在多媒体语境下面临的“去新闻化”和“信任危机”难题,着力提高党报新闻竞争力,从而巩固和扩大党报的新闻竞争力,遏制党报颓势。 美国传播学教授巴兰和戴维斯对新闻生产研究的定义是:对新闻生产机构的日常程序如何不可避免地导致新闻内容扭曲或产生偏见的研究。认为媒介受到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同时,媒介实践也影响了政治。1论文者主要选取新闻生产理论的政治经济学、社会学视角,以新闻生产的社会结构为逻辑线索对《解放日报》近10年来的新闻改良进行论述,分析其干预新闻生产环节的效果。主体结构分三部分: 一、新闻改良的背景。以《解放日报》为个案分析目前党报新闻宣传上面临的体制、机制限制以及由此导致的影响力、主导力式微的表征,指出党报式微将严重削弱执政党主流舆论影响力,故党报的新闻改良迫在眉睫。 二、新闻改良的路径。用新闻生产理论分析党报功能定位和不可偏废的倾向性选择。党报是执政党构建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主要阵地,新闻事业尤其是党报发展与政治制度提供的可能性高度关联,党报的新闻创新直接冲撞现有新闻监管体制这一路径不具现实性。就目前而言,其路径只能在制度提供的限度内选择。党报的改版运动在形式上给了党报新鲜气息,但改版毕竟不能对党报新闻生产提供持续的拉动,体制内的积弊又以渐进方式限制党报的创新发展。在此基础上,引出《解放日报》新闻改良路径的两个新突破口:1、推出品牌战略、革新党报新闻生产链,增加党报舆论监督和重大新闻解释性报道,抓住主流受众;2、建立新闻监控机制、创新新闻编辑技术,增加版面新闻信息、杜绝漏发弱发重大新闻、增强党报新闻竞争力和主导力。 三、新闻改良的效果。新闻改良使党报舆论监督职能得到发挥,新闻信息质量提升,舆论引导力、新闻竞争力得到提升。因此,解放日报的路径与策略选择具备现实可能性和操作性。 最后,分析《解放日报》新闻改良带来的启示和无法规避的局限性。 论文在逻辑分析的同时,采取抽样调查、专题访谈等形式。论文还独家运用了一些党报内部材料并以大量新闻编辑实战案例对观点进行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