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逼近理想的调度方式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kein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不断扩大,各方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进而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导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现阶段,跨流域调水是调节区域水资源分布不均、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主要且有效的手段之一。由于跨流域调水所涉及内容的综合多样性和复杂性,基于许多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投入运行,如何更有效率的开展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调度,尽最大可能发挥其工程效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以引汉济渭跨流域调水工程为研究对象,从如何实现跨流域调水工程效益最大化角度出发,进行逐步逼近理想的调度方式研究,以求水能和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充分利用。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引汉济渭工程各关键单元的运行可行域分析。从工程的主要分布出发,依据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用,进行单元节点的划分,从而分析各节点自身独立求解时的理想运行状态。考虑工程各节点间联系和工程实际运行时产生的约束条件后,进一步分析各节点无法满足自身理想解后的最佳运行状态及最不利运行工况。可为本文中调度计算模型的应用研究提供依据。(2)逐步逼近理想的运行调度计算模型研究。以理想参考点理论方法为核心,建立非线性规划(NLP)模型;运用NLP模型求解得到离散的有效解集后,进一步应用逐步优化算法(POA)求解。(3)引汉济渭工程调度系统的开发与实现。基于现代信息化技术、软件开发技术,研究了知识可视化技术以及组件开发技术的实现方式,同时在知识可视化综合集成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基于组件、基于知识图及可视化工具的引汉济渭工程调度系统构建模式,实现通过综合集成平台完成引汉济渭工程调度系统的快速搭建。同时,实现不同时间周期和不同调水规模下基于理想参考点理论方法的调度模型的应用。进一步地,本文依据不同的来水频率,选取三个典型年(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因不同调水规模下各单元节点可行域发生变化,对不同调水规模分别作以研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完成对建立模型所得结果可靠性的验证。
其他文献
水泵水轮机在运行过程中工况转换频繁,在工况转换过程中保证机组稳定运行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在某些抽水蓄能电站水泵水轮机开停机过程中,当活动导叶开度很小时,导水机构会出现振动和异常噪音。为了找出引起这种不稳定现象的原因,论文对水泵水轮机泵工况开停机过程小开度区出现的不稳定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以天荒坪电站水泵水轮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从蜗壳进口至尾水管出口的三维全流道几何模型,以电站全系统过渡过程计
泵站进水流道是大中型低扬程泵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泵站前池和叶轮室之间的一个过渡段,其主要作用是将泵站前池内的水流平顺均匀的引入叶轮室,为水泵提供良好的进水条件
随着我国开始对低水头河流及潮汐水力资源的开发,贯流式水电机组的应用也不断增加,但贯流式机组由于自身具有水头低、水流惯性大、机组惯量小,且在过渡过程中水体附加转动惯量占整体转动惯量比重较大等特点,其在孤网模式下运行调节品质较差,在带超过40%负荷时机组不易稳定,严重时导致孤网崩溃。所以对贯流式机组孤网运行的研究对其在孤网中的稳定运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自身特点,在PSCAD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