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现实业务和IT服务业的不断融合,各种跨平台、跨行业的信息创新模式催生了更多泛化的Web服务,以满足用户日常应用中的个性化需求。但伴随着服务数量的剧增,用户逐渐面临服务选择带来的巨大挑战。针对用户的各种需求,从服务海洋中选择具有不同属性和功能的候选服务,并进一步实现服务组合,完成用户的更复杂的业务流程需求,一直都是服务计算领域的热点问题。个性化推荐技术通过分析用户的历史偏好数据,建立用户画像,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实业务和IT服务业的不断融合,各种跨平台、跨行业的信息创新模式催生了更多泛化的Web服务,以满足用户日常应用中的个性化需求。但伴随着服务数量的剧增,用户逐渐面临服务选择带来的巨大挑战。针对用户的各种需求,从服务海洋中选择具有不同属性和功能的候选服务,并进一步实现服务组合,完成用户的更复杂的业务流程需求,一直都是服务计算领域的热点问题。个性化推荐技术通过分析用户的历史偏好数据,建立用户画像,主动为用户推荐满足其需求的服务,能够有效解决服务过载的问题。随着新生服务在互联网中的不断发展,用户对于Web服务在满足其功能性需求的基础上又对其非功能性属性(Quality-of-Servicce)如调用时间、可达性和成功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户对于服务的直观感受通常是根据服务的非功能质量属性来判断的,导致以Web服务为基本单元的网络应用的性能将高度依赖这些服务的质量。此外用户在不同的情境下对Web服务的非功能性需求也不尽相同,如何为用户推荐满足其非功能性需求的Web服务成为当前研究重点之一。因此本文针对不同情境感知服务推荐场景,结合服务上下文、地理位置、动态时序和信任关系四个不同的情境信息,设计了适应动态场景变换的QoS预测模型,提出了高质量的Web服务推荐方案。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针对Web服务上下文对用户调用服务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服务端上下文聚类的QoS预测算法WSFNIMF。通过分析Web服务的WSDL文件得到可以描述Web服务上下文的词向量,根据Web服务的词向量之间的距离进行服务聚类,得到服务的近邻集合。同时也考虑了用户之间的QoS相似性进行Top-K近邻聚类,将两个聚类结果添加到模型约束项中以优化QoS预测的目标函数。通过约束用户近邻和服务近邻在学习用户和服务的隐式因子的迭代学习,提高预测结果的精确度。实验结果表明WSFNIMF算法能够有效提高大规模QoS数据中缺失值预测的准确度,从而产生高质量的Web服务个性化推荐方案。(2)针对同一地理位置区域中虚假用户对QoS预测提供的不可靠信息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地理位置区域近邻可靠性的QoS预测算法LRMF。分析用户在以往调用服务过程中的历史QoS记录,设计了迭代式的用户可信度评分机制,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进行区域聚类,在此基础上可以发现在同一个地理区域内的虚假用户及其不可信的历史QoS。将用户的地理区域聚类结果和用户的QoS可信度评分集成到矩阵分解模型中,实验结果表明LRMF算法能够有效提高QoS预测的准确度,并且避免虚假用户提供的不可信QoS历史记录对QoS预测造成的不良后果。(3)针对动态时序网络环境波动造成的QoS难以预测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动态时间序列感知的QoS协同预测算法,为用户历史QoS记录预测其未来时间间隔内调用Web服务的QoS值,实现实时在线个性化Web服务推荐方案。为了满足用户在实时调用Web服务时的非功能性需求,将用户调用Web服务的时间序列作为协同过滤模型中的一个动态因素,同时考虑在当前时间间隔内与目标用户具有相似QoS调用记录的用户近邻对目标用户在下一个时间间隔内调用Web服务的QoS的影响,设计了动态时间感知的QoS预测模型TMF。在得到预测结果之后根据用户自身的时间序列值及其近邻时间间隔内的预测值进行平滑优化,提高QoS预测的准确度。(4)通过借鉴社交网络中用户之间的信任关系对用户偏好选择的影响,来分析用户潜在的QoS信任相关性对Web服务推荐的影响。通过分析用户之间的历史QoS相似度提取用户之间潜在偏好选择关系,得到用户在历史QoS偏好上的潜在信任程度,通过对用户之间的信任程度进行阈值划分成为强信任关系和弱信任关系,将用户之间不同强度的潜在信任关系结合矩阵分解方法,提出了基于用户间潜在QoS选择偏好信任的预测算法LTMF,从而生成高效、可靠的个性化Web服务推荐方案。
其他文献
干热岩地热储层埋藏深,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等特性,为实现经济开采,必须对其进行改造。基于此,科学家提出增强型地热系统EGS(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的概念,通过人工方法(水力压裂)形成具有一定导流能力的地热储层,从而高效、经济地开采地热能用于发电。干热岩储层一般含有天然裂缝且构造应力高,水力压裂缝网扩展复杂,呈现张拉和剪切复合的模式,且存在诱发地震的安全风险。因此,
网络空间如今在我们生活中每个方面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人类生活中许多重要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网络、通信网络、互联网等都属于网络空间中的一部分。然而,网络空间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空间的出现为一些网络攻击提供了平台,一些恶意分子利用网络基础设施来实施网络攻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因此,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网络空间一直受到恶意传播行为的威胁。网络空间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恶意威胁,其中计算机病毒
2015年LIGO首次直接探测到双黑洞并合产生的高频引力波,这进一步支持了爱因斯坦(Einstein)广义相对论。双中子星并合产生引力波的同时还伴随着电磁对应体辐射,这为天体物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窗口。目前针对引力波的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实验探测,主要集中在中高频波段10-4-104 Hz。甚高频引力波的研究尤其是微波频段108-1010 Hz是非常有意义的。宇宙早期的随机引力波背景携带着早期宇宙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容量公共交通设施(高速铁路、城际轨道、城市轨道交通等)的快速发展,以及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大力推广,绿色交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距离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当前我国城市交通在实现绿色发展路径上面临着哪些挑战?如何创建更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提升出行体验感?近日,
纳米金属因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而备受关注,其塑性变形机制及其微观结构不稳定性是当前纳米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但仍存在诸多争议,原因之一是无法精确、定量地表征纳米金属的三维微观结构。本文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基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三维晶体学取向重构技术,开发了系列处理三维晶体学取向数据的程序,实现了纳米金属多种微观组织参数的全方位、多尺度、高通量表征。以该技术为基础,耦合透射电子显微镜中的原位加载技术,
科学计算是当下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中的重要环节,通常包含了海量异构的计算任务和数据。科学工作流是面向大规模科学计算任务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随着科学计算复杂度的不断提升,科学工作流的复杂度随之增加,其规模也不断增大,对计算资源的需求呈现剧增的趋势。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计算资源服务模式,它可按照用户需求提供计算、存储等计算机系统资源,并按用量收费。其中,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云能够通过网络以虚拟机的形
本论文旨在提出根据协同结构的概念寻找新型潜在高性能的热电材料,并通过三类银基材料为例指明了实现协同结构的三种不同途径。论文发现了类金刚石赝立方AgIn5Se8、类液态银锗矿相变立方Ag8GeSe6、Ag8SnS6及类黝铜立方Ag6Ge10P12三类协同结构的银基热电材料具有多尺度微结构空间特性和声子非谐性时间特性,可以协同调控它们的电声输运行为,提高热电性能。论文采用传统的熔融退火等合成方法并通过
滚筒式采煤机具有破煤能力强、产量高等特点,提高了煤炭开采的机械化水平。采煤机传统形式的截割传动系统布置于摇臂内部,在工作过程中,摇臂箱体变形引起齿轮齿向载荷分布不均,易导致传动系统破坏。为提高截割传动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结构紧凑、可布置于滚筒内部的机电短程截割传动系统。新系统采用多个动力源,通过耦合轮系汇集多个动力源的动力,经行星轮系减速后驱动滚筒转动。机电短程截割传动系统的动态性能,尤其是多个传
网络传播动力学旨在了解和利用网络中各种事物的传播规律。现实世界中的许多复杂系统,从宏观系统如通信系统和社会系统,到微观系统如神经系统和细胞系统,都可以用网络来表示,而这种表示方式为人们研究这些复杂系统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途径。随着人类社会日益网络化,网络空间应运而生。网络空间为人们快速获取信息和相互交流提供平台的同时,也为网络作恶者实施各种各样的网络攻击提供了捷径,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确保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