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表观遗传学的定义,组蛋白共价修饰在生物学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其中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影响着基因表达,从而与癌症、神经失调及再生医学等疾病的产生有关。MBT域(Malignant Brain Tumor domains)是赖氨酸甲基化识别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L3MBTL1蛋白是MBT域中的一员,它能够抑制转录因子E2F调控的生长基因和原癌基因的表达,能通过识别甲基化的K382与抑癌基因p53结合,还与人类造血干细胞的分化有关。目前只有少数的L3MBTL1蛋白拮抗剂被报道,其中代表性的化合物有UNC280(Kd=26μM)、UNC669(Kd=5±1μM)、UNC926(Kd=3.9μM),但是这些化合物对L3MBTL1蛋白的选择性和活性都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嘧啶并[4,5-d]嘧啶-4(3H)-酮类L3MBTL1蛋白拮抗剂的设计与合成。我们以嘧啶并[4,5-d]嘧啶-4(3H)-酮为母核,与UNC669相比,其含有多个可变位点,可以进行多种衍生化;同时母核上的氮原子和氧原子,可以作为氢键受体与蛋白作用;我们通过Gold软件将嘧啶并[4,5-d]嘧啶-4(3H)-酮母核与L3MBTL1蛋白的分子对接,发现其Fitness平均得分比UNC926的Fitness得分高,同时母核可以与L3MBTL1蛋白上的His398、Trp402形成Pi-Pi共轭。我们在母核的5-位连接4-吡咯烷基哌啶基:设计并合成了2-1类化合物;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Frye教授课题组,用AlphaScreen法对2-1类化合物进行L3MBTL1蛋白的拮抗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2-1a的L3MBTL1蛋白拮抗活性为IC50=11±0.5(2) μM;在2-1a化合物的基础上,在母核的2,3-位引入芳香基团,设计了2-2类化合物,但是2-2及2-12类化合物对L3MBTL1蛋白的拮抗活性并没有明显地提高。我们将4-吡咯烷基哌啶基团移至母核的7-位:在5-位引入不同的基团,设计并合成了2-3类化合物;其中2-3c(IC50=3.0±0.1μM)、2-3d(IC50=4.7±0.8μM)和2-3e(IC50=2.7±0.1μM)的L3MBTL1蛋白的拮抗活性高于UNC669;在2-3类化合物的基础上,在母核的2-位引入芳香族基团,5-位引入氢键的给体或受体,设计并合成了2-4类化合物,找到了对L3MBTL1蛋白拮抗活性最好的化合物2-4a(IC50=1.21±0.3μM,Kd=2.4μM),比UNC926的Kd值稍好。目前我们找到一个对L3MBTL1蛋白拮抗活性为1μM左右的化合物,这为L3MBTL1蛋白拮抗剂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