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住房商品化和货币化的今天,很多低收入人群很难依靠市场力量解决自身住房问题。因此,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使社会公众尤其是低收入人群获得适当的住房,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美好愿望成为社会各界都基本达成的共识,也成为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尽管近年来我国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公共财政投入也大幅度提高,但是作为保障房体系建设中最重要的要素,资金成为当前制约我国保障房发展的主要瓶颈。在不断增大的保障性住房资金需求面前,当前的融资模式还基本停留在政策性资金的支持上,市场性主体的资金参与较少。因此,如何有效打破现有的财政主导型融资模式,不断创新市场化融资模式,把大量社会资本引入到保障房领域,是文章研究总的目的与意义所在。文章从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紧紧抓住资金这条制约保障性住房发展的主线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文章所研究的重心和方向。首先,首先对保障性住房、保障性住房融资、REITs、BOT、PPP等相关概念和模式进行界定,然后运用文献研究法对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的基础理论进行了阐释,同时介绍了美国、新加坡和德国等在保障性住房融资上所做的工作,目的是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其次,从宏观层面重点探讨了现有融资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其中的原因,这一部分指出当前我国政府主导型融资模式日益僵化,资金供给严重不足,吸纳社会资金进入该领域是当务之急,从而为下文探讨市场化融资模式的开拓奠定基础。再次,在现有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下如何开拓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多渠道、多元化筹集资金进行了全面阐释,这是文章的重点所在。该部分提供了三种融资思路即REITs融资模式、BOT融资模式、PPP融资模式,详细介绍了各自特点优势及其在保障房项目中的运作模式,并对这些模式应用于我国保障性住房领域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市场化保障房融资模式的运作框架,对保障性住房市场化融资模式的实施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