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K/TOPK介导的香叶酰香叶酰化信号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pal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PDZ结合激酶(PDZ-binding kinase,PBK)又称为T型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起源蛋白激酶(T-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 cell-originated protein kinase,TOPK)是由322个氨基酸组成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该蛋白在正常组织中除睾丸和一些胚胎组织外,在其它正常组织中均难以检测到其表达,然而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与恶性肿瘤的增殖调控密切相关。本论文重点探讨PBK/TOPK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1、采用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钙(atorvastatin calcium,AT)和香叶基香叶醇(geranylgeraniol,GGOH)分别处理ER阴性(ER-)的MDA-MB-231和ER阳性(ER+)的MCF7乳腺癌细胞,观察AT和GGOH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  2、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AT和GGOH处理MDA-MB-231和MCF7乳腺癌细胞后PBK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检测AT处理后,PBK在这些细胞中的表达和分布。  3、Western blot检测香叶酰香叶酰转移酶Ⅰ抑制剂298(geranylgeranyltrans feraseⅠ inhibitor-298, GGTI-298)处理MDA-MB-231和MCF7乳腺癌细胞后PBK蛋白的表达水平。  4、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AT和GGTI-298处理MDA-MB-231乳腺癌细胞后YAP(Yes-associated protein)在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  5、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低表达YAP的MDA-MB-231乳腺癌细胞中PBK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的变化。  6、采用RNA干扰技术(RNA interference,RNAi),获得低表达PBK的MDA-MB-231乳腺癌细胞株,并观察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采用PBK激酶特异性抑制剂HI-TOPK-032处理MDA-MB-231乳腺癌细胞,观察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  结果:  1、AT(10μM)能显著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GGOH(10μM)可解救AT对MDA-MB-231细胞的毒性作用,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而AT(20μM)对MCF7细胞的生长增殖没有显著影响。  2、AT(10μM)处理MDA-MB-231细胞后,PBK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降低,而在MCF7乳腺癌细胞中无明显变化,加入GGOH(10μM)能够恢复MDA-MB-231细胞中PBK的表达。  3、GGTI-298(5μM)处理MDA-MB-231细胞后,PBK的表达明显下调,而MCF7细胞中PBK的表达没有显著变化。  4、AT或GGTI-298处理MDA-MB-231乳腺癌细胞后YAP在细胞核中的定位受到抑制。  5、在低表达YAP的MDA-MB-231细胞中不论是在mRNA水平还是蛋白水平,PBK都显著下调。  6、PBK敲低或抑制后,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被显著抑制。  结论:  1、AT和GGTI-298均能显著降低ER-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和下调PBK的表达。但对ER+的MCF7细胞无明显影响。  2、低表达YAP的MDA-MB-231细胞其PBK的表达也下调,提示YAP可能介导香叶酰香叶酰化调节PBK的表达。  3、低表达PBK的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严重受损。本研究提出了PBK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新机制,为应用该基因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 围生期窒息所致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常危及新生儿生命并留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已成为新生儿期危害最大的常见病。近年研究发现,TGF-β1在新生儿HIB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