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温敏感突变体hts2的初步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侧根发生发育是植物根系构型建成的关键,对于增强植物水分与养分的吸收,固着支持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EMS诱变突变体库中筛选得到水稻高温敏感无侧根突变体(hts2),对该突变体的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在低温(24℃)条件下,突变体(hts2)相较于野生型没有明显差异;随着温度的升高,突变体(hts2)的株高变矮,侧根数目逐渐减少,当温度高于32℃时,突变体(hts2)株高变矮,主根长度变短,表现出无侧根表型。亚甲基蓝染色发现,32℃时,突变体(hts2)侧根原基正常形成,但是无法突破表皮。2、在高温(32℃)条件下,高浓度ABA (1μM)和PEG(5%与10%)可以部分回复突变体(hts2)无侧根表型。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突变体与野生型对于其他激素如NAA, GA,6-BA以及JA等的反应一致。3、在高温(32℃)条件下,ABA和PEG对回复突变体(hts2)无侧根表型具有加性效应。在高温(32℃)条件下,低浓度ABA (0.4μM)和PEG(2%)同时处理可以回复突变体(hts2)无侧根表型,而PEG(10%)的回复作用能被ABA合成抑制剂(0.2mM)抑制。因此推测PEG对突变体(hts2)的回复效应依赖于ABA途径。4、突变体(hts2)的突变表型为隐性单基因控制。通过初定位,将基因定位在在4号染色体上83I11-2和S14831K两个分子标记之间。两个标记间的区域为7329Kbp,区间内共有971个基因。下一步将进一步寻找区间内的重组子以缩小定位区间并通过高通量测序辅助确定目的基因。
其他文献
日本白鲫和德国镜鲤远缘杂交产生的子一代,在湖南湘阴望滨渔场连年鱼苗制种和饲养过程中,都表现出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群体离散度小等明显的杂种优势现象。本实验利用随机扩
前言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指逐次窦性心搏间期之间的微小时间差异,HRV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时域分析法和频域分析法。时域分析法常用的指标有SDNN和rMSSD等
LIR1的同源基因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LIR1最初的命名是因为光能诱导该基因的转录活性,但是它的生理学功能和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我们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体内OsLIR1是
白杨素即5,7—二氢黄酮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黄酮,许多植物例如西番莲都富含这种黄酮。尽管研究人员对白杨素进行了广泛和细致的行为学和药理学研究,但是对于其痛觉作用的研究还是少见报道。因此通过小鼠甩尾和热板实验,我们对白杨素的痛觉活性进行研究。在小鼠热甩尾实验中,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白杨素(10,25,50,75,100 mg/kg)时间和剂量依赖的引起小鼠热甩尾潜伏期的明显降低,表现出痛觉敏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