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论述构建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时明确提出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是“心理疏导”连续两次出现在党的重要会议报告当中,标志着我们党对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进一步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阈;也更突出了新形势下心理疏导的重要作用与地位。实际上,心理疏导在心理学、医学领域一直在广泛应用。但在我国,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来进行心理疏导研究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与课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社会环境为背景,以现代社会需求为出发点,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要关心人、爱护人、体贴人的宗旨;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以心理疏导作为客观研究对象,对心理疏导的产生,心理疏导的要素、特征与结构,心理疏导的作用机制,心理疏导的具体方法以及心理疏导的应用进行系统探讨,目的在于探索一种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之上的心理疏导模式与方法,以期通过这些研究能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与发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与有效运行。文章的第一部分在借鉴已有关于心理疏导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厘清了学界目前对于心理疏导概念的模糊认识,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出发,对心理疏导的涵义进行了界定:心理疏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遵循人的思想活动形成与发展规律,对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通过疏通引导,创造条件,让其充分表达,又善于引导,从而帮助人们理顺思想障碍,提高思想认识,选择正确行为方式的一种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相关方法进行了系统比较,将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学、医学上的已有和相关概念区别开来,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视域中心理疏导的内涵与外延;论述了心理疏导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文章的第二部分论述了心理疏导的要素、特征与结构。心理疏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方法的一种突破与创新,它有着自身的基本组成要素,主要包括心理疏导主体,心理疏导客体,心理疏导目标,心理疏导内容,心理疏导情境等。心理疏导的主体是掌握相关理论与方法并能对其加以熟练运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疏导客体主要包括思想认识、行为表现存在问题的人;思想认识和行为表现正常,但是有可能受某种环境和群体不良思想感染的人;处于发展时期的青少年;经历危机的人群以及边缘客体。心理疏导目标主要有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以及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相统一等三个方面。心理疏导的内容主要有认知疏导、情感疏导、思想疏导、社会适应的疏导,社会环境的宏观疏导等。心理疏导情境包括实际情境,虚拟情境,想象情境。心理疏导的这些基本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联系的不同方式,使心理疏导表现出不同的结构面貌。心理疏导的主要结构有:咨询——指导结构,说理-开导结构,对话-分享结构,启发——引导结构等。其中,启发——引导结构是较为正确与合理的结构。心理疏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崭新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传统方法以及其他的一些方法相比,它具有自身独有的一些特征,主要有主动性、共情性、双向性、动态性、方向性以及亲和性等。在文章的第三部分,具体阐述了心理疏导的作用机制。心理疏导不仅要面对个体的思想问题,也要面对群体和社会的思想问题。因此,本文从个体和社会两个方面对心理疏导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从个体方面来看,心理疏导主要是通过情绪宣泄,心理修通,认知促进,价值导向与行为调适等机制来消除个体的心理积淤,畅通个体情绪阻塞,解决个体的思想困惑;从社会层面来看,心理疏导主要是通过对社会舆情的汇集和反映,社会情绪的宣泄与预警以及社会心态的调适与平衡等作用机制,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心理疏导氛围,促进社会心态的健康发展。文章的第四部分具体探讨了心理疏导的具体方法。心理疏导实际上是众多方法的集合体,它自身包含了多种具体的方法。本文主要详细探讨了咨询指导性心理疏导,说理分析式心理疏导,生活对话式心理疏导,精神渗透性心理疏导,情感感化式心理疏导等几种具体方法。并对每种具体方法的产生、特点、技巧与策略等等作了详细探讨与研究,以其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中的心理疏导方法更为具体和适用,增加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中的可操作性。文章的第五部分深入探讨了心理疏导的应用。具体探讨了心理疏导的应用范围和适用对象,心理疏导应用的原则以及具体的实施步骤。从心理疏导对象的类型来看,心理疏导可以适用于个体心理疏导和群体心理疏导;从需要进行心理疏导的思想问题的性质来看,它可以适用于常态问题的心理疏导和非常态思想问题的心理疏导;从进行心理疏导问题的阈限来看,主要可以应用于危机发生现场的心理疏导和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疏导。心理疏导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平等民主、真诚一致、同感理解、双向互动和科学引导;应用步骤主要包括测查问题、疏泄情绪、化解矛盾、引导启迪、反思与调整。在文章的结语部分,对心理疏导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心理疏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科学方法,它具有传统方法所没有的很多优势。比如,心理疏导更有利于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更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对象的关爱,有利于拉近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距离,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与感召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等等。但到目前为止,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心理疏导的研究才刚起步,因此,新形势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心理疏导的研究应该具有开放性的视野,勇于探索与创新,构建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疏导的模式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