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萨克·阿西莫夫,后威尔斯时代美国黄金时期代表性科幻作家,机器人小说之父。他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大法则是当代机器人学的基本法则,他作品中的智能机器人唤起了大众和科技界精英的强烈情感共鸣,其笔下的有关科幻作品均被尊为机器人科幻小说经典之作。阿西莫夫本人更是被美国政府誉为“国家的资源与自然的奇迹”。这位享有世界级声誉的畅销科幻文学兼科普文学作家把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对机械文明可以达到的巅峰实验性尝试——类人形机器人与人和平共处或剑拔弩张的关系推理过程中,就此写出了五部长篇小说与一部中短篇集,分别为《我,机器人》《钢穴》《裸阳》《曙光中的机器人》《机器人与帝国》和《阿西莫夫:机器人短篇全集》,在另一系列史诗级巨著“《基地》系列”的前传和后传中机器人也参演了重要角色,使得阿氏的科幻小说一脉相承。本文研究的,也是最值得称道的是阿西莫夫对机器人的文学伦理化尝试。阿西莫夫没有单纯地把机器人视为人类的助手或者被制造出来用以星际殖民的简单角色,而是内化给他们一股道德的力量,阿氏提出了“机器人三大定律”,甚至创造出了“机器人心理学”这样的词,赋予机器人的正子脑电路中有着“我欲为人”的心理逻辑甚至到最后有着“我欲为人类保护神”的更强大种族道德逻辑。这些对机器“人”的设想来自于何方?机器人与人和平共处的“碳铁文明”会成为未来科学选择的最好模式吗?在阿氏的小说中可以处处体会他的用心。本文由下面五个部分组成,包括引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结语。引言部分主要是对阿西莫夫及其作品的介绍,对科幻小说、伦理选择与科学选择等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和选题的意义。第一章则是对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世界的整体性观照,描述阿氏笔下的机器人有着怎样的道德倾向和伦理观念。这里在描述伦理选择中人性与兽性的伦理冲突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术语“斯芬克斯因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弗兰肯斯坦因子”这个理论术语,希望能够用以描述科学选择中人造人身上人性与机械性的伦理冲突。本文从阿氏的众多机器人小说中提取出来两个关键性的“机器人”人物形象:安德鲁和机·丹尼尔,分别放在第二章“安德鲁:人性机器人”和第三章“丹尼尔:神性机器人”予以详尽的阐释。论文着重分析了一心想变成人类的安德鲁的两百年变人之路,以及具有超人特质的机·丹尼尔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守护人类两万年之路。他们的身上体现出对弗兰肯斯坦因子的矛盾性与超越性,这两个机器人的描写也代表了两种未来机器人伦理的拓展方向。结语部分总结概括阿西莫夫对机器人世界的深刻伦理构建,点明其对机器人这个科幻文学中特殊描绘的智能种族的伦理观照的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