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诱导前静注右美托嘧啶在开胸手术患者的临床药效学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633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胸科手术风险较大,围术期麻醉操作、手术刺激以及术后伤口疼痛、吸痰、拔管等因素易导致血流动力学波动,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故围术期保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至关重要。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因快通道药物起效快、恢复快、无蓄积等优点近年广泛用于开胸手术麻醉。但快通道药物停药后镇痛作用快速消失,患者易出现痛觉超敏,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躁动,对患者恢复极为不利。以往常采用追加镇痛、镇静、或血管活性药物进行干预,有一定效果,但不甚理想,易发生镇静过深不易唤醒、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情况。故研究如何改善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使其成为开胸手术更安全更理想的麻醉方式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国产盐酸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是新一代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明显的镇静、镇痛、抗焦虑、抑制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麻醉药和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以及预防谵妄、躁动,并且对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轻微等特点,其独特的药理学特性,特别适合开胸手术行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静脉麻醉时辅助应用。国外已有其在全麻病人的药效学报道,国内仅见对DEX单次静注在健康成人的药效学报道,而对其在全麻病人尤其是食管癌手术患者行异丙酚-瑞芬太尼TCI静脉麻醉辅助应用时的药效学尚未见报道。异丙酚-瑞芬太尼TCI静脉麻醉,具有个体化、可控性强、更加准确等优点。以往的研究证实了异丙酚、瑞芬太尼TCI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并证明适合国人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目前被认为是最能反映大脑皮质功能状况的指标,在监测镇静水平和恢复期的意识方面,优于其他脑电参数。BIS和异丙酚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而瑞芬太尼在不超过16ng/ml的血浆靶浓度范围内与BIS不相关。血压和心率能间接反映机体的应激反应情况。DEX在健康志愿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显示,DEX适于麻醉前单次静注,且推荐剂量为1ug/kg,输注时间不低于10min,从各临床指标恢复至基础值的情况看,为安全起见,应选择4小时左右的手术为宜,采用HPLC-MS/MS方法测定盐酸右美托咪啶的血药浓度,为手术时间选择提供依据。故本研究在BIS监测下,旨在探讨DEX在异丙酚-瑞芬太尼TCI静脉麻醉诱导前输注对开胸术患者的镇静、镇痛、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镇静药和阿片类药物用量等药效学影响。  目的:在BIS监测下,通过比较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浓度的差异、两者用量的差别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研究DEX在异丙酚-瑞芬太尼TCI静脉麻醉诱导前输注对开胸术患者的镇静、镇痛、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镇静药和阿片类药物用量以及有利尿作用等药效学影响。  方法:择期行开胸术贲门癌、食管下段癌患者40例,年龄40~60岁,体重在55~75kg之间,ASA分级Ⅰ-Ⅱ级。心、肺、肝、肾功能未见异常,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疾病,无药物滥用史、药物过敏史或使用禁忌症。随机将受试者分成两组,试验组(盐酸右美托咪啶组:D组)、对照组(等剂量生理盐水组:C组),每组20人,男女各半。患者入室后连接监测,建立液体通路,局麻下行桡动脉、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建立有创监测。待患者情绪稳定10min,BIS稳定无干扰后,面罩去氮吸氧(3~5L/min)3~5min,将患者基本情况及预设靶浓度值等输入靶控输注泵微型计算机里。两组用药前均给予阿托品0.5mg静注。麻醉诱导前D组指定TCI-Ⅱ微量泵(北京思路高有限公司)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啶1 ug/kg(10 min内泵入),C组泵注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泵注结束后立即行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诱导,瑞芬太尼TCI系统采用TCI-Ⅰ型注射泵(北京思路高有限公司),异丙酚TCI采用‘diprifusor’TCI系统。异丙酚诱导血浆靶浓度3ug/ml,瑞芬太尼6ng/ml,同时开启两TCI泵,待病人意识消失,呼之不应时静注顺阿曲库铵0.2mg/kg,3min后行气管插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调整呼吸参数维持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35~40mmHg(1kPa=7.5mmHg)。术中麻醉维持仍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方式,据BIS调整异丙酚、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维持BIS在45~50,间断静注顺阿曲库铵维持肌松。缝合皮肤完毕后停止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全程监测BIS、BP、HR、SPO2。术中出现下列明显循环变化,通过补液、调整麻醉深度、排除手术因素干扰不能解决时进行干预,可重复干预。术中心率低于50次/min,静注阿托品0.3mg/次;心率高于100次/min,静注艾司洛尔30 mg/次;血压低于基础值的20%,静注麻黄碱6mg;血压若高于基础值的20%,静注乌拉地尔12.5mg/次。术后随访患者有无术中知晓、恶心呕吐等情况,并记录不良事件。记录各时间点的SBP、DBP、HR、SPO2、BIS;记录各时间点的异丙酚、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记录异丙酚、瑞芬太尼的诱导量及总用量;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液体量、尿量;记录拔管后的VAS评分(若评分>7分,追加地佐辛5 mg);记录麻黄素、阿托品的使用情况及术后病人出现的不良反应。  结果:  1.患者的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液体量、血氧饱和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BIS值的变化与T0比较,D组BIS值在T1-T14时降低(P<0.05),C组BIS值在T2-T14时降低(P<0.05)。  两组BIS值在T0、T2-T14、T15-T16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TI时与C组比较,BIS值降低(P<0.05)。  3.对循环的影响与T0比较,D组其他各时间点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SBP、DBP、HR在T5-T6时降低(P<0.05),在T15-T16时升高(P<0.05)。  两组SBP、DBP、HR在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T5-T6时与D组比较,SBP、DBP、HR明显降低(P<0.05)、而在T15-T16时C组与D组比较SBP、DBP、HR明显升高(P<0.05);其它时间点两组比较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对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浓度、用量、苏醒时间以及VAS评分的影响与T1比较,D组异丙酚、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在T2-T12时降低(P<0.05);C组异丙酚、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在T3-T7时降低(P<0.05)。  两组异丙酚、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在T1、T13-T14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T2-T12时与C组比较,异丙酚、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降低(P<0.05)。  D组异丙酚的诱导量、总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D组瑞芬太尼的诱导量、总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苏醒时间D组与C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拔管后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明显低于C组(P<0.05)。  5.对尿量的影响两组患者尿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较C组明显增多(P<0.05)。  结论:在开胸术患者行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诱导前静注1ug/kg盐酸右美托咪啶,具有明显的镇静、镇痛、稳定血流动力学、明显减少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用量以及利尿的作用。  
其他文献
槲皮素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日常食用的蔬菜、水果、中草药及饮料中。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感染、保护心血管等多种药理活性。槲皮素是天然的抗氧化剂与自由基清除剂,具有较好的癌症化学预防与治疗作用,同时还是重要的金属离子螯合剂。然而,由于槲皮素自身分子结构及易被代谢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槲皮素的生物利用度较低,进一步限制了其体内药理活性的研究及临床应用。为此,利用化学方法,对槲皮
甘青铁线莲(Clematis tangutica)是毛茛科铁线莲属(Clematis L.)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全草入药,在藏医药中用于活血通瘀和消化不良等症的治疗。该植物的全草是具有显著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效果的复方成药益心康泰胶囊的主要组分。目前有关其化学成分的报道较少。本课题对采自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甘青铁线莲全草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HPL
目的:探讨鹿茸草中苯乙醇苷类化学成分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体外采用DPPH法检测苯乙醇苷类化学成分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采用Na2S2O4致H9c2大鼠心肌细胞缺氧缺糖实验考察苯乙醇苷类化学成分对心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H_2O_2致H9c2大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实验考察苯乙醇苷类化学成分对心肌细胞存活率、心肌细胞形态及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心肌细胞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
海马区是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调节了短期记忆、学习、认知及情绪等多种生理功能。海马神经元是海马区的主要成分,其表面分布着各种重要的功能性受体,当这些受体与相应配
研究表明,喹诺酮、异香豆素及苯并呋喃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及药理活性,近年来该类化合物引起了许多药物化学家们的关注。其中,4-喹诺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有丝分裂、抗糖尿病、抗锥体虫、抗肿瘤及抗HIV等多种药理活性。异香豆素和苯并呋喃酮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天然内酯类化合物,许多文献报道了该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肿瘤、抗HIV及消炎等活性。此外该类内酯化合物可以作为进一步合成具有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