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目前上市公司的并购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进行了产业转移。微观经济主体为了获得更好的成长性,不满足于在现有产业中的处境,及时调整自身的产品结构,甚至进行跨行业的产品调整,力求能够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产业中获得持续的盈利能力。因为各个产业的生命持久力不同,在同一时间范围内,各个产业所处生命周期的时段不同,各个产业并非都能提供同等的持续盈利机会。这样的选择使得有关产业中企业的进入与退出的格局发生了变化,改变了产业的竞争格局,产业技术竞争、市场竞争的程度随之加剧,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获得快速发展,劣势企业遭到淘汰,其结果是不同产业中的资源比例逐步改变,资源优势截然不同,产业结构向着具有盈利性、有潜力的产业发生倾斜。上市公司对于企业自身成长要求更高,其盈利能力是保持竞争能力、保证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由于上市公司具备更多、更为成熟的条件实现自身的产业转移,因此在保持企业不断创造较高的盈利能力的同时,还不断改变行业竞争格局,根据所捕捉的市场信号、政策信号,准确预测和把握经济发展趋势,适时调整投资方向,扩大规模,成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演进的主导力量。
资本市场所具有的结构调整功能体现在两个过程中:一是公司上市;二是上市后公司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产业转移。一国的资本市场是否发达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资本补充的速度,而且在更大范围内影响到企业资本重组的效率和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效果。产业转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上市公司进行资本扩张与收缩、协调与选择、控制与反控制、进行产业升级和资源整合、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资本增值能力的常见现象。上市公司产业转移有两层含义:一是从那些市场饱和、盈利性不强的传统产业中逐步退出,进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较高成长性的产业;二是在巩固原有主业的基础上,通过股权投资、企业购并和项目投资等方式涉足与原有产业不同的其他产业,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培育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上市公司通过产业转移可以实现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更新控股主体、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提高公司质量,并进而达到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优化国民经济宏观布局的系列性目标。
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对我国上市公司产业转移的原因、路径和方向等方面进行的一种有益的探索,并希望通过具体的实践分析,为我国上市公司以及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文章的导论,介绍了上市公司产业转移问题的研究意义、理论背景和现实基础以及文章的结构安排;第二部分从上市公司层面出发,具体分析了上市公司产业转移的动因、条件、方式、风险以及绩效问题;第三部分通过对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产业转移的行业背景分析,阐述了上市公司原有产业及新进入产业的竞争状况,归纳了产业转移的起点和方向;第四部分通过典型个案分析,把对上市公司产业转移的动因、成效、风险、转移方式等具体化,以实例为证,阐述上市公司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及为企业未来发展带来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