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新区向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因素和路径分析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7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来,产业集群由于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备受瞩目的区域经济模式。硅谷,新竹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成功被称为世界经济的“奇迹”。中国高新区,在发展中面临从粗放型向集约化发展的转型,又由于其具有企业地域集中的客观特点,因此,向产业集群发展被很多学者认为是中国高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上,对“中国高新区向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 首先,论述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集群多维内涵,同时从网络角度分析了产业集群的运行机制及其竞争优势,分析了本文的现实基础——研究了中国高新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这些研究为下面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其次,从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中国高新区功能实现和超越、以及世界成功案例示范、中国高新区动力等角度,论述了“产业集群是中国高新区未来发展有意义的方向”这一命题。这是下面研究中国高新区向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因素和路径的前提条件。 然后,分析了中国高新区向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条件因素,即高新区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所需的条件;主体因素,主要分析了政府的推动作用及政策原则;以及其他影响因素,即存在于中国高新区现状中的影响因素。 再次,本文基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分析了中国高新区向产业集群发展路径的一般策略,还分析了由于高新区结构不同形成的三条典型差异化路径:“利用本地外资,向上参加国际分工,向下根植本地网络”的路径;“发挥本地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园区网络”的路径;“加强区内中小企业的交流合作,形成弹性专精的柔性创新区域”的路径。 最后,本文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案例,基于产业集群的视角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关于其发展趋势的结论和建议。 本文在上述系统化分析中体现了如下特色: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集群的多维内涵模型;比较完整的分析了中国高新区向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将“产业集群是否是中国高新区有意义的发展道路”问题纳入这一系统中;突出了中国高新区的若干本土化因素对于中国高新区向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以中国高新区的结构现状为依据,探讨了高新区向产业集群发展的三条差异化路径。
其他文献
请看下面两道高考题:
蒙古国是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之一,煤炭储量240亿吨,世界排名第9位。2014年蒙古国煤炭出口总量为1300万吨,预计今年出口量为2000万吨。近年来,蒙古国与中国的贸易合作开始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