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机关事务管理职能范围不断扩大,以往在政府治理中承担的后勤服务角色已不能适应当前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作为政府对内行政事物的管理者,面临新的工作任务,急需实现新的转变,而标准化作为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工具,在公共服务及政府治理领域的运用越显突出。因此,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工作,并于2018年将我区列为国家第二批机关事务标准化试点单位。目前,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按照国家和内蒙古机关事务十三五规划部署要求,在自治区本级及各地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工作任务,主要目标是实现工作机制的建立和标准技术的覆盖运用,但由于内蒙古作为偏远民族地区,情况复杂特殊,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矛盾问题。因此,如何发挥好标准化在我区机关事务活动中的作用,成为本文要研究探索的问题。本文首先依托政府职能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等公共管理基本理论,采用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国内外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深度剖析,进而把握我国机关事务标准化发展历史进程及目前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明确机关事务标准化概念及其配套理论定义。其次,通过分析内蒙古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标准化在自治区本级及盟市、旗县(市、区)的发展现状,挖掘我区在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体系建设滞后、标准零散老化、监督体系不完善、盟市推广力度不足等问题,进而剖析出标准化意识滞后、机关事务职能琐碎、标准制定主体不统一、部门协调弱、基层发展不同步等原因。最后,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做法,从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标准体系、强化监督考评及实施应用等方面提出建设性对策。本论文通过分析研究认为,我区各级机关事务管理机构管理人员要站在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局高度上,进一步深化对政府职能转型升级的理解,继续加强对机关事务标准化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中角色定位、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实施方法的研究探寻,有效承担起推进我区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的重任。同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聚焦国有资产、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后勤服务等机关运行保障相关领域,构建内蒙古机关事务标准化体系,促进标准化与机关事务工作深层次结合,规范机关事务管理手段,对政府组织的服务和资源进行整理合并,全面提升机关事务系统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标准化思想引领内蒙古机关事务工作持续向前发展,以更好的承担起为国家政府机构高效率、高效能运转提供保障的职责任务,为我国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