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拥有着更多就业机会的城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口进城务工,农民工迁徙由原来的"独自迁徙"逐步过渡到"举家务工"。儿童跟随父母来到迁入地,其学习问题成为关注重点。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问题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其在新学校的受教育情况。为有效改善流动儿童学业状况和保障流动儿童受教育权、促进城市发展及社会稳定,笔者结合学习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从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出发,针对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问题开展介入工作。本研究主要利用生态系统理论作为理论支撑,以笔者所在B市A小学为切入点,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确定八位访谈对象,并对其学习适应性问题的表现和原因做具体分析。采用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在具体的服务中加入小组活动,以提升小组的凝聚力及加快目标达成。结合生态系统理论人与系统间作用的原理,从个人系统、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观系统四个角度出发,并结合具体案例,探讨社会工作介入方法的有效性。注重资源链接与整合,分析围绕在儿童身边每个环境资源,如个体生理心理认知态度等个人因素、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等,发掘身边资源的可利用性并结合优势进行资源开发与利用,建立一个环环相扣的研究构架。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文献综述、理论基础、相关概念界定,为本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部分主要介绍B市A学校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概况,从介绍B市A学校基本情况入手,分析研究对象和访谈对象;第三部分主要是B市A小学流动儿童学习适应问题的表现及成因分析,分别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心理状况四个方面分析流动儿童的问题表现,并结合具体问题,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原理,从流动儿童自身、学校、家庭、社会四个角度做原因分析,分析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第四部分是社会工作介入路径分析,根据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结合访谈对象具体情况,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的接案、问题评估与资源评估、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介入、效果评估与接案五个方面开展介入工作;最后,笔者展开了研究总结与反思,通过回顾笔者开展介入服务的全过程,思考分析相应环节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